改革中涌动的为民情怀
—安康市紫阳县探索创新“全程代理”一体化政务服务模式
来源: 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7-05-26 17:22
从2014年的“全程代理”到2015年的“并联审批”,再到2016年面世的网上办事大厅,安康市紫阳县政务服务不断造就着全省首创。行政审批事项办理从“群众跑”、“干部跑”升级发展到“信息跑”,给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受到各方好评。
49岁的紫阳县麻柳镇麻柳村8组村民贺忠菊,就是这一创新的受益者。贺大姐夫妻俩都在浙江嘉兴务工,2016年4月她突发急病在嘉兴住院治疗,花费27363元。以往,因在紫阳县麻柳镇参加的新农合,她必须回紫阳才能报销住院费。如今,贺大姐的家人通过紫阳县政务服务中心热线电话4411365联系后,经过引导实现了网络报销,没过几天,补偿款就打到了账户上。
“1.0时代”:办事只进一个门
2013年底,紫阳县成立县政务服务中心,用“不进中心挪位子,厅外审批摘帽子”的硬措施把48个部门408项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统一纳入到政务中心办理,之后逐步完善了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内部运作、网络处理、电子监察、限时办结、统一送达”全程代理政务服务模式,群众办事只需走进各级便民(政务)服务中心的大门就可以轻轻松松办完一件事。
在审批过程中,依托紫阳县电子监察系统以“秒”的精度对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对临近承诺办理时限的事项提前一天预警,每两个小时以“红头短信”的形式催办审批人员,实现电子预警,自动跟踪督办。
“2.0时代”:极限审批不用等
行政审批放权了,群众办事有“门”了,但如何提速又成为一道难题。紫阳县按照“整合流程、服务前移、统一受理、分发相关、搁置前置、同步审批、信息共享、限时办结”的原则,在政务中心大厅专门开设“并联审批”窗口,在45项企业登记类事项和15项工程建设类事项探索实行“一表制”并联审批,打破部门间壁垒,建立跨部门协同服务机制,变部门串联审批为并联协调推进,办理此类事项的群众只需在一个窗口,面对一个受理人员,填写一张表格,录入一次资料信息即可。目前,已先后取消了归并审批环节66个、前置条件28件,减少申请材料59个,平均审批提速也达到了50%以上。企业登记“五证合一、一证一码”办理时限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提速到1个工作日以内,个体户证照由原来的7个工作日提速到10分钟办结,建设项目类的移民搬迁项目也由一年时间提速到35个工作日。
许兆强是紫阳县城关镇人,今年他通过融资贷款准备开办一家私人企业,到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审批手续成为了第一件事。不同于以往要跑遍工商、税务、质监等多个部门。许兆强来到政务大厅并联审批窗口,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办理了所有的审批手续,顺利拿到营业执照。
“3.0时代”:足不出户享服务
2016年10月,紫阳县依托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建成全省首个县级网上办事大厅,开发设置了“一站式登录、事项分类办理、事项关键词检索、办件进度和结果查询、电子监察、办件统计、在线交流、短信提醒、手机APP”十大模块功能,将实体政务服务中心承办的53个部门420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全部“搬”到网上,100%实现网上预约、预审,88项事项全程网上办结,实现“零跑路”。群众在网上大厅办理结束后,可以选择“自行前往拿取”或“免费邮寄”两种方式,足不出户地拿到有关证照,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或零跑路”成为现实。
凭借着“线上+线下”的完美融合,自去年10月运行以来,网上大厅办理事项568件,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100%。到实体大厅办事人次、办理时间、等候时间均缩减一半以上,420项事项减少材料1126份。
紫阳“一体化”的政务服务模式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应,仅去年一年,紫阳县域内新增企业就达159家,个体户750家,新增就业人数2210人,全县生产总值已达到80.48亿元。截止目前,全国已有136个市县区来紫阳学习交流,紫阳政务“全程代理”已成为服务群众的“名牌”。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