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聚焦陕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 工作实践

咸阳市以大数据开发应用助推“放管服”改革

来源: 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7-03-20 10:21

近年来,咸阳市准确把握大数据发展机遇,不断将信息化融入“放管服”改革,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资源共享为抓手、以数据融合为支撑,从政府提高审批办事效率最难解决的信息孤岛、数据沉睡、标准不统一等难题切入,把握数据这一关键和核心,突破“城墙思维”,探索推进数据融合,打破行业壁垒,整合共享数据,深度挖掘应用,大幅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将“放管服”改革推向深入。

一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针对信息“孤岛”、信息“烟囱”和部门利益的行业壁垒难题,从最掣肘的体制机制抓起,整合多个部门信息化职能,成立大数据管理局,明确对数据的日常管理、运行维护、共享交换、存储备份、综合开发和安全监管等职能,变“九龙治水”为统一管理,理顺了大数据管理机制。为避免多头办理、平台不一的问题,该市设立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挂牌,统一负责全市网上审批服务事项办理及管理工作。建成了全市统一的网上办事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同时加强对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工作的考核,并将市本级50个部门、13个县(市区)以及136个镇(办)的政务服务资源进一步整合,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一网式”服务。在全市镇(办)和部分社区建立网上办件综合服务工作站,方便群众就地提交办理诉求,已有12个县(市区)完成群众办事“一站通”平台建设。截至去年年底,市县两级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办件2.4万件,市级部门(单位)通过网上受理审批1万余件,市本级网上办事占办件量的17.4%。另外,建设了“咸阳市民服务网”,梳理整合网上办事、教育培训、家政服务、预约挂号、便民查询、生活咨询等民生服务领域的网上服务资源,初步构建便民服务“一张网”。为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要求,建设了“在咸阳”移动APP应用,把面向群众的服务事项全部推送到手机APP上,加载审批事项及公共服务事项的信息查询、在线提交办件等功能,满足群众投资、健康、旅游、出行以及网上查询、办事等需求。

二是开发数据共享平台。该市坚持顶层设计的原则,以需求为导向,以标准为前导,以数据为核心,采取了大集中式的数据建设模式,建设了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各部门直接通过平台进行数据交换,避免了重复建设,打破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制定信息共享办法,统一数据标准和规范,采用统一标准对外提供数据,使数据按照一定业务规则成为可复用的信息资源,实现了数据的开放和可开发利用。依托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立了基础数据的集中采集、多方利用等工作机制,实现了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协同。目前,已经整合31个部门和企事业单位127项业务数据,结构性数据总容量达到362TB,大数据在服务支撑行政管理、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政务服务效率方面成效初步显现。

三是推进应用平台建设。建成运行了“六个一”基础应用平台,即:“一卡通”,推进百姓资金收支和身份认证的一张卡,形成沉淀到该市本地为咸阳百姓所用的生活行为大数据;“一格通”,整合各个基层管理服务应用,实现部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形成按权限分级交换的社会治理大数据;“一号通”,合并各个部门对外服务电话为一个平台,统一服务,形成服务信息时代公共服务大数据系统;“一点通”,推进各行业移动应用进一个微信一个APP,方便百姓生活和政府监管,形成“空间+时间+身份+N”的时空立体大数据;“一站通”,整合各县区、各部门对外审批事项,实现“一号一窗一站”受理,形成证照数据、审批数据、监管数据为一体的网上政府大数据;“一网通”,整合部门、县区、企业软硬件运维平台,消除信息孤岛,形成统一交换、统一安全、统一出口支撑数据产业发展的产业孵化大数据。基于“六个一”平台,通过数据叠加和融合开发业务应用系统,汇聚来自各行业的政务、经济、人口以及其它门类的专业数据,搭建了丰富的大数据应用场景,深度挖掘了大数据综合价值,发挥了显著的应用效益。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