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聚焦陕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 工作实践

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张家山镇算清挂面“六本账”切实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来源: 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7-01-22 16:30

  榆林市吴堡县张家山镇位于吴堡县西北端,距县城45公里,地处佳县、绥德、吴堡三县交叉地界,辖13个行政村,全镇2588户8668人,总土地面积44.97平方公里。这里是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手工挂面和2015年农民春晚,央视2套《经济半小时》栏目备战双十一以及电影《一把挂面》、《赶牲灵》拍摄地,是现代著名作家柳青故里和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的家乡,这里乡风淳厚、民风纯朴,独特的民俗文化极富旅游观光潜力。这里拥有小米、绿豆等特色小杂粮及手工挂面、土蜂蜜、土鸡蛋等土特产,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860元。

  2007年以来,党委、政府一班人,反复调研镇情村情,从“加大宣传、扩大销售、规范生产、统一品牌”入手,给群众算“经济账、安全帐、健康帐、感情帐、和谐帐、小康帐”六本帐,从老霍家一家入手,积极推动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着力培育一批脱贫致富特色村、典型村、专业村。

  先后组织成立了张家山手工挂面协会和手工挂面工会联合会;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手工空心挂面研讨会;参加了历年历届的西洽会、农高会、煤博会、驻马店农产品展销会、成都食品博览会和北京农展会、“上合组织”西安展会、“丝绸之路”宁夏会展和“陕货南行”深圳展会、北京国际优质农产品展示交易会等。采取挂面师傅走出去、请进来交流探讨。先后多次组织镇村干部、挂面户、专业技能户到佳县通镇陈家焉村、山西孟门镇、礼泉袁家村、岐山小营村等交流探讨;同时吴堡县邀请陕西诺尔产业规划研究院专家为张家山手工空心挂面把脉并作科学规划等。

  作为基层政府,既要及时、快速、准确掌握村情户情,帮助老百姓理清脱贫、增收、致富思路,有效开展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外,最重要的还须帮助老百姓算好“挂面六本账”,让他们从种地打粮(种植农业)走手工挂面(工业产业)之路,真正做一位群众的贴心人。

  密切关注群众生计,算好第一本经济账。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帮老百姓算的第一本账当然是经济账,老百姓赚不了钱,算不清楚经济账,那是绕不过去的,收入增加才是硬道理。1斤面变成1斤挂面,用的是面、水、盐。(1斤面=80元/袋除以50斤=1.6元/斤,水是大自然和上帝赐给张家山的礼物,是免费的。食用加碘盐是0.05元,其他的都是功夫。也就是说1斤面不足2元钱,变成挂面一斤(标准价)6元,一斤赚了足足4元;做一年中等户收入7.5万元(收入=利润*单日加工量*月加工天数*年加工月数,即为:4元/斤*75斤/天*25天/月*10月/年,预计一年收入达=300*25*10=75000元),如果加工规模较大,大户15万元。而种地最好的劳力最好的地一年最好的收入就是3万。一算账,做挂面的决心就有了。

  心里记着群众疾苦,第二本账就是算好安全账。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安全是首要的。做挂面家门口的产业,当天做好当天就可以点票子,不同于出外务工,工伤事故很难保障,还经常发生辛辛苦苦一年在外,活干了,钱拿不回家,家人也充满无尽担忧。
 
  第三本账就是健康账。百姓身心健康本来就是一本账,与过去相比,医疗服务水平特别是医疗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已经成为延长广大居民寿命的重要因素。但从近年来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的扩大、特别是空气质量的大幅下降来看,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已经跟不上环境对广大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的影响,生存环境处处威胁着人类生命。空心手工挂面制作,24个小时,12道工序,“和面”“盘条”“出面”“下架”“切面”“包面”……动作在变,身子在动,上下左右筋骨都很灵活。比同龄人体质好,长寿人多。还有听着音乐做挂面,那是吹响了向“健康中国”进军的号角!

  第四本账当然是要算感情账。“家不和要穷”,做挂面是悄悄化解家庭矛盾的一个秘方,当下连农村都是耍微信聊视频,第三者插足,感情危机四伏。而做手工挂面产业恰恰是俩人一组,几乎都是俩口子(老的有,年轻的也有),面对面干活,边“挂”边“啦”,一切都是透明的。如今又做起了“艾草挂面”,更是“谈情说艾”,互相是高度信任,感情是越做越细腻越有韧性。

  第五本账是和谐账。一家人,都可以参与到做挂面过程,年龄大的出来院子走进窑洞就是“技术指导”,小孩子耳濡目染,是打小练就了手艺,他们的作文写了“我爱张家山手工空心挂面”,他们的挂面画挂在了学校的墙壁上,真是新一代的挂面长征路上的传承人。在家干活,其实就是单位上班,不愁编制。一大家,一个院,一个村子,面味飘香,其乐融融。

  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坚决算好第六本账小康账。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一把挂面》电影拍摄、“农民春晚”的轰动、《赶牲灵》电影的选景、《经济半小时》的算账以及《经济日报》《人民日报》的亲睐等多维度、多渠道的推广和宣传,张家山手工空心挂面已经享誉全国,市场需求正在逐日加大,成为老百姓致富的新捷径,家家户户天天做、人人做,真正走上了“两不愁,三保障,小康生活全过上”的幸福生活。这六本账我们是从2007年开始帮老百姓开始算的,一算就上了央视,做成了品牌。如今,老百姓放放心心在家上班、在村就业。

  通过努力,张家山手工空心挂面于2013年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价格由2007年每斤2元提升到现在的6元,从单一的传统面开发出菠菜面、胡萝卜面、鸡蛋面、苦菜面、藜麦面等系列面。从1户发展到全镇13个村567户,建起了“老张家、老霍家、张师傅等手工挂面合作社”和“张世新手工挂面有限公司”、金震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等8家,“老霍家空心手工挂面合作社”、“张世新手工空心挂面有限公司”QS认证批复。

  精准扶贫以来,张家山镇积极探索,创新脱贫模式,利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和出台贫困户收入月追踪服务政策,通过发展产业脱贫843户2433人,其中手工挂面加工194户561人;搭载合作社(企业)224户639人,其中搭载手工挂面合作社(企业)122户476人。2016年,全镇手工空心挂面产量达3920吨,产值5250万元,户均收入约6万元,形成了“人人想做挂面、人人争先致富”的喜人局面。争取到2020年,全镇60%户、60%人参与手工挂面产业,真正实现“弘扬柳青文学精神,打造手工挂面名镇”的富民强镇产业目标。

责任编辑:秋雨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