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聚焦陕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 工作实践

陕西省铜川市“放管服”带来暖心“温度”

来源: 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7-01-22 16:29

  这个冬天,家住陕西省铜川新区的钟大爷第一次享受到了集中供热带来的温暖。铜川也由此结束了没有城市集中供热的历史。
  盼了几十年的事,一朝成为现实。暖心的温度来自陕西省铜川市近3年来扎实推进“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带来的服务效率红利。
  “今年能够实现大面积集中供暖有赖于市政府落实简政放权改革措施。”据负责该工程的华能铜川照金电厂副总工程师毛献忠介绍,铜川市政府依据“放管服”改革后制定新文件,大幅简化了工程建设的各项手续,并将串联式办公改为并联式审批,为工程节约了大量时间和上千万元投资成本。
  据了解,自2014年以来,铜川市市级部门分4批次清理取消124项、下放28项行政审批事项;深度精简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取消了银行贷款承诺等18项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将项目审批时限全部压缩至10个工作日以内。
  31岁的钟刚营是铜川市董家河镇人,过去在南方打工,两个月前回乡创业。钟刚营说他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一周就拿到了营业执照,二是没想到现在的管理如此规范严格。原来,几天前,铜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监察支队一行3人突然造访他的小吃铺,进行“双随机”抽查检查,钟刚营因进货台账票据登记不清被要求即时整改。
  简政不减政,随机不随便。“推进‘放管服’改革,我们将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转移到事中事后监管。”铜川市机构编制办副主任李新章介绍,铜川市在全市推行“双随机”抽查机制,制定了《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并且向社会公布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涵盖35个市级部门242项随机抽查事项,建成抽查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此外,铜川还依托“互联网+监管”方式,对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涉及的18个部门107项审批事项,全部推行网上并联审批,实现“制度+技术”有效监管。
  铜川新区裕丰园小区咸丰路街道办便民服务大厅,一进门就看到左侧墙壁上安装了一台自助缴费机,以前缴费经常是社区、银行来回跑,缴纳医保费需要一上午或更长时间。自从社区服务大厅安装了医保自助缴费机,现在只需短短几分钟就能办完。
  群众的感受是检验改革措施落实落细效果的标准。铜川市于2014年建立起陕西全省首家全覆盖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中心(站),审批服务部门设立后台终端,中心同部门之间全部通过便民服务专网相互链接、互联互通,所有事项办理全部通过专网传输,全程电子化监督,节省了群众办事时间,降低了办事成本,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为切实做到“大厅之外无审批,清单之外无权利”,铜川市出台《市级部门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将46个部门提供的政策支持、信息咨询、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等289项公共服务事项,逐项编制服务指南并制作流程图,列明服务内容、受理单位、办理时限、实施依据、申请材料、收费依据及标准等,方便群众办事和社会监督。 

 

责任编辑:秋雨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