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通过顶层设计整体推进不断增强“放管服”改革实效
来源: 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6-11-30 18:35
近年来,渭南市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坚持顶层设计、整体推进,狠抓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重点的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各项工作落实,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社会、市场的活力,得到了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督查组充分肯定,其中“六张清单一张网”审批体系建设、权力清单建设,得到了省委办、省审改办的通报表彰。
一、顶层设计,系统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放管服”改革不能搞单项突破,必须顶层设计、系统推进。2015年,市委、市政府在认真回顾反思、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全市放管服改革工作进行了整体规划,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实施意见》,构建了以“6张清单”、“6大平台”、“5项重点改革”、“5大监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简政放权、推进职能转变“6655”工程框架。近两年,渭南市围绕上级“放管服”改革各项任务,不断充实完善“6655”工程内容,使之常抓常新,确保了改革连续性,形成了具有渭南特色的“放管服”改革思路。
二、多管齐下,把接放转工作做细做到位。对于中省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及时下发文件,抓好落实。经督查,近年来全市承接中省下放的133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承接落实到位。市级先后分4轮8次取消、下放、转移行政审批事项1348项,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现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一半、审批时间压缩一半的目标。结合渭南实际,印发了《关于发展壮大全市社会中介组织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意见》,先后分 三批向社会中介组织转移职能186项,倒逼了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壮大。
三、严格监管,确保权力透明规范有序运行。一是公开权责清单。全面公开了市、县、镇三级政府权责清单。市级权力清单和合阳县、潼关县、大荔县权力清单,临渭区镇级政府权力清单,成为陕西省编制《市县镇权责清单通用参考目录》的蓝本。二是创新监管方法。印发了《渭南市行政审批事项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将部门主要职责作为兜底条款纳入到权责清单之中,确保“法定责任必须为”。积极推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体制改革,大荔县、合阳县、蒲城县、临渭区完成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的制定,展开了相关抽查工作。三是加大监管力度。把各县(市、区)、各部门“放管服”改革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评内容。市编办与监察局、审计局、市委和市政府督查室建立了联合督查机制,坚持每季度对各县市区“放管服”改革进行一次全面督查,确保各项改革落实到位。拟制定《渭南市行政审批违纪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细化监管责任。
四、优化服务,让群众有更多的改革获得感。一是推行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制定印发了《渭南市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工作方案》(渭政办发〔2016〕93号),展开了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的编制工作。目前,市级政府工作部门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编制工作初步完成,正在进行审核完善。二是推进“三集中三到位”。结合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在发改、国土、住建等28个有审批职能的部门设立了行政审批科,集中行使本部门行政审批权,实现了行政审批由“多科管”变“一科管”;所有行政审批科进驻行政服务大厅,指定了首席代表,刻制了审批公章,充分授权到位,实现了部门审批职能向行政审批科集中、各部门行政审批科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全部行政审批事项向政务中心服务平台集中,审批事项进驻中心到位、授权到位、监管到位。三是推开“一站式服务”。制定了各级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方案,大力抓好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市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已被国家标准委员会列为“全国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适应偏远自然村便民服务要求,在每个村建立了以村(组)干部为骨干的代办队伍,形成了“市县大厅、镇中心、村代办”四级贯通、无缝对接的便民服务机制,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推行网上审批服务。把“互联网+”引入到政务服务之中,大力加强审批服务网建设。目前,市级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公共资源交易三大网络平台已投入运行,建成了行政服务中心门户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启用了现场触摸式查询系统及网上查询系统。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于今年1月正式运行,运行情况良好。国税、地税、工商、安监、财政局等单位的审批和服务业务,实现了网上申报、线下领取结果, 方便了群众办事。
五、积极作为,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2014年和2015年,在全省率先展开了以降低入口门槛、“先照后证”、简化登记手续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为主要内容的登记制度改革,以前需要20天才能办完的事,现在只需5个工作日就能办结,大大方便了创业者。今年,在前两年改革的基础上,尝试展开了简易注销登记试点、网上注册登记、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方式改革;按照省上统一部署,有序展开了“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是强力推动收费项目清理。采取逐单位过的办法,先后清理并向社会公开了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政府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接受社会监督,较好地解决了收费多、收费乱问题。三是大力减少各类“证明”。按照便民利民原则,市公安局在办理相关行政审批时,取消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等4类证明,并声明公安派出所不再出具婚姻状况、生存死亡等18类证明。
责任编辑:秋雨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