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聚焦陕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 工作实践

紧扣“三点一线”大力推进“放管服”商事制度改革

来源: 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6-11-30 18:30

近年来,宝鸡市千阳县坚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抓手,围绕“放管服”主线,在“宽放、严管、优服”上下功夫,通“堵点”、清“盲点”、除“痛点”,锐意创新,深化改革,有效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紧扣“宽进”门槛,选好“切入点”,简政放权打通阻碍创业发展的“堵点”

(一)放宽准入,降门槛。一是改注册资本实缴制为认缴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自2014年3月改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为认缴登记制以来,仅注册资本验资费一项为企业减少创业成本120余万元,使260多家公司直接受益,全县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2014-2015年,两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188户,同比增长81.9%和117%。今年1—10月,新增市场主体517户,同比增长27.6%。二是简化住所登记。制定出台了《千阳县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暂行规定》,按照既方便市场主体准入,又有效保障经济社会秩序的原则,允许“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允许将符合条件的住宅作为市场主体的住所,最大限度释放了现有场地资源,降低了中小微企业准入门槛,满足了企业的需要。迄今共实现放宽住所注册登记35户,其中85%为园区企业。三是实施名称和经营范围登记改革。允许企业名称高挂“陕西”、“宝鸡”字样,允许企业根据经营范围自主选择行业表述,对依法须到省、市工商局申请核准的不含行政区划等企业名称的实行全程电子化办理,有效节省了申请人时间、精力和相关成本,缓解了企业“起名难”的问题。四是全面实行“先照后证”。按照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等文件精神,将134项注册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降低了市场主体和准入门槛。先取得《营业执照》后,可从事一般项目经营;对须经审批方可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凭相关材料向有关审批部门申请并取得批准文件、许可证书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目前,全县已有263户市场主体按照“先照后证”完成了设立、变更登记,涉及到食品、餐饮、运输、网吧、旅游等多个行业。

(二)简政放权,清障碍。一是创新办理模式,注册登记实现“便利化”。从2013年起,千阳立足县情,积极探索打破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地域管辖限制,在全省率先推出了个体户注册登记实行“全县通办”、“局所通办”的新机制,构建了个体户“登记联办、辖区监管”的登记监管服务新模式。该机制打破了原来办理个体户注册登记要按照属地管辖,到经营场所所地工商所进行注册登记的规定。实现了办理个体户注册登记不再受地域管辖的限制,办事群众可按就近登记原则或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到全县任意一个工商所或县局注册大厅办理营业执照,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此模式受到省、市工商局的大力认可,认为千阳县推行的个体户登记“全县通办”、“局所通办”模式,可借鉴,可复制,能推广。今年4月省工商局发出了《关于在全省进行个体工商户就近注册登记试点工作的通知》,面向全省推广。按照“高效服务、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的理念,先后制定了《个体工商户就近注册登记工作实施方案》、《个体工商户就近注册登记操作流程》、《个体工商户就近注册登记工作纪律》和《个体工商户就近注册登记档案交接表》,确保了个体工商户就近注册登记工作高效、规范、便捷、有序运行。今年1—10月,已有85户个体户按“全县通办”、“局所通办”模式办理了营业执照,享受到了就近注册登记的实惠。二是整合注册窗口,对外服务实现“一厅化”。将原由城区所和千河所承担的城区及城乡结合部个体户办照业务合并到县局注册大厅办理,在城区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服务,提高了审批效率,减少了办事群众往返工商所和县局机关的次数,实现了便民、利民。三是简化优化办事流程,服务水平实现“高效化”。按照“应减必减”、“能减即减”的原则,对现有企业登记注册流程进行梳理简化优化,做到了“三个统一”,即登记流程统一、材料标准统一、审批标准统一。印制宣传办事指南,使群众对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的各个步骤及流程“一看就明白,一办能办成”。同时,实行“审核合一”制,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开展“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活动,实行即时办结、限时办结(个体户1个工作日,企业5个工作日)、承诺办结等方式,首办负责制、一人办结制的审批流程,推行预约登记、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服务举措,有效提升了登记服务效能。

(三)“五证合一”,提效能。采取“一窗受理、一表填报、内部流转、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统一发放”的登记模式,着力推行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保证及统计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一表”受理后,通过“企业登记并联审批系统”将登记信息传送到相关部门,相关部门生成相应的证件及营业执照在“企业登记并联审批窗口”发放,实现了一窗受理、一表填报、一站服务,促进了协调机构,提升了行政审批效能。自2015年10月1日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以来,为263户企业新办“三证合一”、“五证合一”营业执照,市场主体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三证合一”、“五证合一”换照率达72%,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二、紧扣“严管”效度,瞄准“着力点”,放管结合清除市场秩序监管的“盲点”

(一)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制定出台了《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千阳县市场主体登记后置审批目录》。对原市场监管部门牵头的项目重新认定和认领。《意见》的出台,对于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厘清部门市场监管职责、明确部门监管义务、落实部门监管任务、加强部门协作配合、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等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认真做好企业信息公示工作。着力推进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积极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完善企业诚信公示系统。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县2015年度内资企业年报率为90.14%、个体工商户为97.35%、农民专业合作社为95.35%,全面完成了国家总局制定的年报率不低于85%的目标任务,较去年有了明显提高,受到省、市工商局通报表彰。

(三)积极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对未参加2015年度年报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全部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标注经营异常状态,在申报商标品牌以及“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方面进行限制。对连续三年未年报公示的企业,上报省、市工商局将其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予以限制和禁入。

(四)全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制定了《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建立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今年以来,先后对投资咨询非融资性担保企业公示信息、公用企业、安全生产和去产能等重点行业以及2015年度企业年报工作进行“双随机”抽查。对抽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对发现相关问题及查处结果依法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并向社会公示。

(五)切实履行“双告知”职责。一是实行照后指南,引导守法经营。实行“先照后证”以来,为延伸服务“半径”,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推行“照后指南”服务,改过去“提交材料-审核录入-颁发执照”的传统工作模式为“提交材料-审核录入-颁发执照-照后指南”新型工作模式。经营者领取营业执照后,登记窗口服务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服务、法律法规宣传服务和商标指南服务。发放政策宣传手册,让经营者全面了解当前中央及各级政府颁布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其确立正确的经营方向,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前移行政指导“关口”,宣讲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强化经营者“底线”经营思维,自觉做到守法、诚信经营;实施商标服务,向经营者讲解注册产品商标和服务商标的程序、具体要求及所需材料,积极指导业户树立商标注册意识,运用商标战略开拓市场,帮助经营者做大做强。对需要办理后置许可的企业和个体户,指引他们及时办理相关行政许可,使其经营更加合法、科学、合理,有效规范了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二是实行照后抄告,落实协同后续监管责任。商事制度改革改变了工商部门一家兜底的监管局面,需要各个市场监管部门履行“谁审批、谁监管”的责任。实行“先照后证”以来,为推动监管方式由单一部门监管向跨部门协同监管与综合执法转变。县市场监管局坚持每月一次将已领取营业执照,但还需办理相关许可的企业和个体户名单,以书面形式抄告县级公安、安监、食药监等部门,共享执法信息,推进执法联动,清除市场监管的“盲点”。

三、紧扣“优服”重点,找准“结合点”,优化服务消除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

(一)实行当场办结承诺。向社会公开承诺,服务窗口对新设立企业和招商引资项目办理注册登记,一般情况下,在申请材料齐全受理后,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办结;情况特殊不能当场办结的,应作出说明,并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对的确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的营业执照实行“送照上门”服务,将服务阵地延伸到偏远乡村,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宝鸡日报》等多家媒体予以了报道,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坚持在提供特色服务上求突破。结合机构改革,调整加强了注册分局力量,健全完善“一站式”办理,便捷群众办事。实行重点企业联络员、注册企业跟踪回访、新型企业登记指导和疑难问题会商等制度,形成“三清三公开四办四通”服务准则,主动推出上门服务、预约服务、靠前服务、延伸服务、回访服务等举措,全力提升注册登记窗口服务水准和质量,实现了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承诺服务向需求服务转变、共性服务向个性服务的转变。今年1—10月,接受预约服务23件,延时加班服务14件,走访调研企业72户,上门服务并回访企业120余户,现场解决疑难问题39件。同时,不断完善动产抵押平台助企融资扩产,通过扩大动产抵押范围,引导商标企业盘活资产,主动帮助企业缓解资金难题。今年1—10月,办理动产抵押登记8件,帮助企业实现融资3620万元。

(三)坚持在商标战略推进上求突破。把推进商标战略实施作为服务千阳经济发展切入点,定期召开推进商标战略联席会议,专题研判商标注册、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和兑现驰(著)名商标奖励等工作。依托县域优势资源,建立了商标资源信息台账和商标创建梯队,并为重点培育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推荐并帮助企业申报地理标志和驰(著)名商标,组织开展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整治行动,维护企业利益,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今年1—10月,指导申报商标注册98件。截止目前,全县有效注册商标已达142件。

责任编辑:秋雨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