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聚焦陕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 工作实践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振精神积极作为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

来源: 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6-08-05 12:30

6月30日,全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冯力军立即主持召开会议,认真组织学习胡和平省长和姚引良常务副省长讲话精神,要求全厅干部职工提振精神,积极作为,持续用力,把“放管服”改革推向深入。

一、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进展顺利。近年来,该厅按照中省对简政放权工作的决策部署要求,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一是大力开展职业资格清理。坚决落实国务院5批次取消涉及我省的260项职业资格,取消率100%。主动取消我省自行设置的21项职业资格,取消率100%。职业资格清理取消工作涉及89个行业、部门,数量由937项减少到656项。二是找准工作切入点。从“群众反映最多、社会关注度高、工作最棘手、程序最复杂”四个着力点入手,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不断深化人社领域各项改革,2015年确定了7方面34项重点改革任务已全部完成,率先将全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率降低一半,建立了从基层招录乡镇公务员制度。三是探索管理清单化。稳步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先后经过3轮对接审核,从最初梳理上报的221项权力事项,到规范后最终确定了46项。四是减少办事环节。调整简化了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增减人程序,取消增人卡,实行备案和限时办结制。该厅原有的12项行政许可事项,目前只保留7项,12项非许可事项全部取消。五是工作机制科学化。调整了养老保险指纹认证办法,通过开展社会保险人群数据信息比对,有效解决养老保险虚报冒领和重复领取等问题。下放了失业调控补贴资金审批权限,取消了医疗保险两定机构资格认定审批。

二、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该厅通过不断优化办事程序,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消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群众服务的“中梗阻”。一是简化办事手续。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明确标准和时限,强化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按照“互联网+人社”思路,大力实施信息化专项行动计划,提升了人社工作水平。二是严格依法办事。规范人社领域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程序,限制自由裁量权,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进公共服务制度化、规范化。上半年,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博士后人才创新创业、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三个实施意见,坚持从严管理,全面推行依法办事。三是推行政务公开。公开人社领域服务清单,实现办事全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核查,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推行养老保险和人才公共服务“综合柜员制”试点,加快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建设。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已取消的260项国家职业资格和21项我省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

三、持续用力,“放管服”改革再上台阶。一是做好职业资格改革各项工作。及时落实国务院第六批决定取消的47项职业资格。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公布后,及时公布我省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按照国家统一安排,全面清理名目繁多的各种行业准入证、上岗证等。严肃查处职业资格“挂证”、“助考”等行为,严格落实考培分离。二是探索人社领域服务清单化管理。梳理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按照就业、社会保障、人事工作、人才工作、收入分配、劳动关系和综合工作七大任务板块,将承担的各类公共服务事项的名称、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办理时限承诺等内容,通过网站、宣传手册等形式向社会公开。三是持续推进全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经办改革工作。按照先宏观框架、后微观标准的改革程序,稳步推进全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改革工作。四是及时落实人社部改革措施,简化省级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资格备案程序,方便了参保人员就医购药。五是推行网上办理和网上咨询。在省网信办网络平台支持的基础上,实现全厅7项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网上办理,推动服务事项实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实现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网上实时查询。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