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税局推行风险管理新机制实现征纳“双减负”
来源: 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6-07-05 17:15
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省地税系统按照深化征管改革的总体要求,建立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收管理新机制,实现由“事后管理”向“事前防范”的转变,减少了因事后处罚造成的纳税人抵触情绪,提高了税源管理的针对性,实现征纳“双减负”,有力地促进了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推动了依法治税进程。
一、大力推行风险管理,全面深化税收征管改革。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纳税人数量、规模不断增长的实际,省地税局推行税源管理职能专业分工、前后台分离,将征管力量向风险高的行业、领域和纳税人集中,通过机构职能调整,在全省组建了风险管理专门机构,健全了岗责体系,充实了人才队伍,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税源的最佳管理。制订了纳税遵从风险管理指导意见,明确了各部门、各层级风险管理职责,确立了风险管理基本流程。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加强对风险管理事项的统筹协调,形成风险分工负责、任务统一派发、分类分析应对的管理格局。建立了征管和稽查良性互动机制,加强纳税服务、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在风险应对中的协作,初步形成了“征管评查”四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了依法治税,减轻了基层干部工作负担。同时,根据风险管理难度和业务量大小,有计划地实施岗位轮换和人才流动,充分发挥人才专长,使管理任务与岗位能绩相匹配,人尽其才,量才而用,调动了税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变革税源管理方式,努力减轻纳税人负担。针对税源管理中存在的多头下户、多头检查、事后惩处的弊端,为全面减轻纳税人负担,省地税局按照风险管理的新理念,推出“无风险不下户、低风险提醒服务、中高风险核实应对”的征管方式,实现任务的归口管理和统一派发,避免了政出多门、重复布置的现象,减少了多头检查、重复评估的问题,减轻了基层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工作负担。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通过采集涉税数据信息、建立风险指标模型、自动分析识别风险,并根据风险等级高低,分别采取“低风险提醒服务、中风险纳税评估、高风险税务稽查”的分类应对措施,变“平均给力”为“重点管理”,通过分类分级管理,彻底改变了税源管理的盲目性,提高了管理的针对性和精准性,达到了“管理科学、重点突出、任务明确,措施有效”的目标。2015年全年开展风险应对下户8.4万户,同上年相比,下降了30%;入库税款38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了40%,达到了检查下户次数下降、成效提升的效果。
三、积极探索数据管税,提高税收行政管理效能。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方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省地税局研发并应用了数据管税平台,通过流程筛查风险,通过流程规范操作,实现了风险应对任务的自动派发和程序管理,为推进税收征管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加强数据采集,积极推动税收保障机制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请省政府制定出台《陕西省税收保障办法》,逐步与近30个部门建立了数据交换机制,提高税收管控能力。深入开展数据质量治理,清理垃圾数据,更新完善存量数据,加强税收数据分析利用,查找薄弱环节,堵塞征管漏洞,挖掘税源潜力,提升征管质量。加强纳税评估工作,统一表证文书,规范操作流程,较好地解决了过去税收管理员的权力过度集中且得不到有效监督制约的问题,规范了税收执法。同时,建立了134个分行业分税种分类型评估分析指标模型,加强了评估实施过程和结果监控考核,充分发挥团队管理的优势,推行定期考核通报办法,提供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纳税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征管效能。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