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强化规范管理打造阳光政务
来源: 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6-01-13 15:20
近年来,汉中市行政服务中心坚持“公开、规范、高效、廉洁”的服务宗旨,以深入开展争创季度“红旗窗口、服务之星”和年度“文明窗口、红旗标兵”活动为抓手,不断推进规范管理、创新服务举措,努力推动阳光政务上水平、上台阶。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点起步运行。为高起点、高质量建好市行政服务中心,2011年下半年,汉中市政府办公室先后两次安排专人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为中心建设和运行做了充分准备工作。2012年3月初,按照市委、市政府“市行政服务中心3月底前正式启用运行”要求,市政府办公室迅速研究部署,分解任务,夯实责任,加紧制定《实施意见》和“八项工作制度”,及时完善了网络服务器、电脑、打印机、审批软件、办公桌椅等设施,首批确定并强力督促25个单位、120个项目、88名工作人员迅速入驻到位,对入驻人员进行了培训,4月9日中心正式揭牌启动运行。截止去年10月底,中心共接待企业、群众咨询5.65万人次,受理各类事项9.11万件,日均办理事项100余件,入驻项目平均缩短办理时限1-2个工作日,中心无投诉举报现象发生。
二、建立运行机制,完善管理制度。中心作为市综合性行政服务平台,实行“集中办公、一门受理、首问负责、承诺服务、限时办结、统一收费”的“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机制。为细化任务,夯实责任,严格用制度管人管事,实行“早九晚五”和“AB岗”工作制度,建立管理机构和服务窗口联合值周制度,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考勤考核;建立周例会、登记销号和责任追究制,将各项工作编号落实到具体科室、窗口和个人,每周例会对登记销号、限期整改情况进行汇报。为了加强纪律管理,制定了《内部管理制度(试行)》、《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20余项规章制度。为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中心积极探索窗口管理办法,接受办事群众仪器评价,形成了效能督查、专人考核、部门监管、群众评议与个人自律相结合的“五位一体”考核体系。
三、积极探索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为了提高办事效率,中心印制了《中心简介》和《服务指南》,出台了《中心运行管理办法》,鼓励各窗口根据实际情况,大力精简办事程序,每天由专人对办件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督办,严把办件质量关,对各服务窗口办件情况按月统计和通报,确保按时高质量办结。建成了网上联审联批系统,实现中心各服务窗口与入驻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网审批,以及市、县区行政服务中心之间纵向联网审批和联网监察,简化了办事程序,方便了办事群众,降低了行政成本。为激发中心工作人员热情,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政府和中心网站、制作PPT、邀请公民代表参观等多种方式宣传中心工作情况,引导群众到中心办事,接受社会监督;另一方面,建成了“大厅QQ群”、“全市政务中心QQ群”和文化活动室,建立兴趣小组,创建“青年文明号”,定期开展谈心交流活动,形成了中心全体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工作氛围。
四、优化项目设置,增强服务功能。一是拓展服务范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对入驻部门和事项进行充实调整,中心对市级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入驻事项逐一研究筛选,分两批入驻。2015年5月,新设国税、地税、人社3个窗口,进一步强化了政务中心职能作用。二是优化入驻项目设置。对照《市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及时对市发改委等14个部门入驻中心事项进行调整,新进51项。同时,对服务窗口进行了重新优化,加挂数字吊牌,在中心网站醒目位置开设窗口,登载《项目办理流程图》及相关表格,及时更新中心《服务指南》和《平面示意图》,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加快推进燃煤锅炉拆改并联审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燃煤锅炉拆改工作会议精神,积极主动做好与市住管、发改、建规、工商、质监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工作,确保相关审批服务事项能够尽快纳入中心集中办理。对有关部门窗口报送的事项进行分析研究,简化申报材料和工作流程,坚持特事特办,畅通治污防霾审批“绿色通道”。四是积极配合“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召开窗口首席代表会议,加强与相关入驻部门的沟通衔接,对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窗口进行优化整合,设置了“三证合一”联合办公区域,制作了《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审批涉及中心相关入驻事项目录》,搞好“三证合一”并联审批电子平台搭建工作,确保信息共享、同步审批,方便群众办事。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