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宝鸡凤翔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再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20>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经验交流>经验做法

宝鸡凤翔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再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时间: 2021-05-31 16:53 来源: 省乡村振兴局

经过8年持续奋斗,宝鸡市凤翔区实现34个贫困村出列、22728户77185人脱贫,全面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关要求,凤翔区以脱贫攻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有效衔接。

一、强化制度机制衔接

制度机制的刚性约束是确保持续攻坚的重要保证。为贯彻落实“五级书记”抓脱贫要求,凤翔区建立了区上牵头抓总、统筹协调,镇上精准指导、推动落实,村上具体负责、落地落小,行业部门各负其责、协同推进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主力”的强大合力。建立并坚持“四个一线”工作法,做到工作在一线统筹、力量向一线集中、制度在一线发力、政策在一线落实。建立责任落实、工作推进制度,细化实施责任清单和工作台账、现场推进会和联席会议、通报曝光、约谈问责、考核奖补等5项机制,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有序推进,坚持较真碰硬考核评估,确保责任贯通。系统制定和落实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40项制度机制,全面解答了凤翔后扶贫时代“巩固什么、怎么巩固”的问题。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凤翔全面继承和发扬脱贫攻坚战中形成的“五级书记一起抓”的责任体系、“四个一线”的工作体系、“五项机制”为主体的监督考评体系,实施最严格的督查考核,以更高效率、更高质量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强化资金项目衔接

项目建设直接改变贫困村、贫困户面貌,是高质量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引擎。2016年至2020年,凤翔区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0.53亿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8487.78万元,实施脱贫攻坚项目662个。全区34个贫困村基础设施焕然一新,民生福祉不断提升。金融扶贫持续发力,发放贫困户小额信贷19177.18万元,支持和保障贫困户发展产业。凤翔区在编制全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十四五”规划中,严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明确细化财政投入、土地出让、金融服务、资金基金等各方面规划,确保乡村振兴资金保障到位;把乡村振兴战略与城镇化提速战略有机融合,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做好制度机制保障,统筹用好项目资金,加速城乡要素资源循环流动,实现梯次发展、一体融合,努力以城镇化提速为牵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三、强化产业体系衔接

产业是富农增收的治本之策,更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直接纽带。凤翔区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坚持走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发展道路,深入实施“3+X”农业特色产业振兴工程,出台五大类35项产业扶持政策,既解决了投入问题,又保障了产业的长期效益。聚焦产业扶贫和产业振兴衔接,着眼于帮助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完善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稳步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园区规模化发展,实现产业项目所有村镇全域覆盖、全体农户受益,全面加快形成覆盖全面、特色突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四、强化政策体系衔接

“十三五”期间,凤翔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完成易地移民搬迁206户、危房改造1743户、产业受益55626人、稳定就业38843人,教育、健康、兜底、生态等扶贫政策实现了应保尽保、应享尽享,全面解决了绝对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凤翔区主动适应“三农”工作新阶段、新特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原有脱贫攻坚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不变;进一步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跟踪监测脱贫村、脱贫户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全面兜住民生底线,保障特殊群体基本生活,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基础线。

五、强化干部力量衔接

在脱贫攻坚中,凤翔区选派70支驻村工作队、34名第一书记、3930名帮扶干部深入一线倾力精准扶贫,生动诠释了脱贫攻坚精神。凤翔区在保持驻村工作队伍总体稳定基础上,将2020年度驻村工作队考核、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前期调研、薄弱村干部帮扶长效机制建立、后备干部培养等工作统筹谋划、一体推进,逐步调整优化驻村工作队伍结构,不断加强驻村工作队常态化管理运行,保证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队伍不散、精力不减,打造了一支纵深推动乡村战略、推动新时代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永不走的工作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