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组织领导,健全队伍强体系。对标省市要求,紧扣“收入性、保障性、发展性”3类风险和29项具体表现,制定实施《勉县精准防贫工作方案》,将“12345”防贫体系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构建“县镇村组+行业部门”防贫组织体系,一是成立县精准防贫工作专班,组建“因灾、因病、因学”三个专项防贫组。二是18个镇办组建精准防贫工作专班;三是197村(社区)设防贫工作站;四是以村民小组为最小网格单元,设置2100余名防贫网格员;五是县防贫专班成员单位确定了分管负责人,设置预警员。
紧盯“三类人群”,建强机制促落实。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因灾因病等造成的特殊困难户”三类重点监测对象,进行系统监测和台账管理,定期跟踪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坚持快速发现、快查快处、及早帮扶原则,建立行业部门协调联动推进工作机制,明确职能职责及监测范围,责任落实到事到人,积极发挥扶贫部门牵头抓总作用,汇总卫健、医保、人社、民政、残联等部门发现的风险对象,组织镇办排查核实,并就是否纳入防贫监测对象开展综合研判,针对上报情况开展预警监测管理,确保靶向施策、落实到位。
聚焦短板弱项,精准防贫见实效。紧盯重点对象,建立五条预警渠道,坚决做到及时发现、重点干预、动态帮扶,一是行业预警,扶贫、民政、教育等15个重点预警单位,对达到“两条线”预警。二是属地预警,防贫网格员每月遍访一次村民小组所有农户,发现问题向村防贫工作站预警。三是大数据分析预警,依托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及省市平台,实时筛查摸排。四是自主申请预警,四级防贫网络均接受农户自主申报。五是开通县级线上、线下申报通道;各镇村便民服务中心设咨询申报服务窗口。通过行业预警、属地预警、大数据预警、自主申请、其它渠道等五重网络监测上报,县防贫专班每月汇总预警监测体系生成数据信息,按时节点完成信息推送、入户核查、情况反馈等工作,并由公安、财政、市场监管部门比对后,结果反馈镇办,开展救助帮扶。
实施精准帮扶,强基固本防风险。对确定的防贫对象,“长短”并重助脱困。短期救助方面,采取“四步渐进”做法。第一步:实行行业救助。对认定对象按照风险类型进行分类,交对口行业部门落实政策,给予最大限度救助。第二步:开展综合救助。对行业救助后仍有困难的,由县精准防贫工作专班按照致返贫原因落实综合救助,现行标准下救助封顶线5万元。第三步:实施专项救助。经上述两项救助,仍需再救助的,由县政府社会救助联席会议研究;第四步:防贫专项基金救助。整合脱贫攻坚领域各类捐款、消费扶贫等资金,建立防贫专项基金,对存在重大风险户进行救助,切实帮助群众走出困境。长效帮扶方面,落实“五大帮扶”举措。对确定的防贫对象实施为期12个月帮扶,全面落实关爱帮扶五项措施,让处于困境家庭心中有温暖、生活有希望、事情有人管、逐步能脱困。结对帮扶。以防贫对象所在镇办或村级帮扶单位为责任单位,与镇村各1名干部组成“2+1”小分队,与防贫对象结对,量身定制产业、就业、扶志等举措、全力帮扶。引导就业。防贫对象有就业意愿的,通过公益岗位、扶贫车间和其他县内外有需求的企业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发展产业。有产业项目的,指导其提升经营能力;有创业或发展意愿的,采用小额贴息贷款、互助资金贷款等方式,提供发展资金。扶志激励。定期对“等靠要”思想严重的防贫对象进行宣讲教育,促进思想转变,激发脱困斗志和信心。关心关爱。群团和社会组织,定期开展入户照料和关怀活动,优先投放救助、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