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20>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经验交流 > 经验做法

泾阳县:“三个全覆盖”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0-09-02 08:00


今年以来,咸阳市泾阳县坚持完成年度减贫任务和防返贫工作两手抓、同推进,按照“强化特色产业壮大、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强化经营主体培育 ”的总体思路,注重因地制宜,聚合资源力量,狠下“绣花”功夫,实现全县133个行政村特色产业、社区工厂、带贫益贫机制“三个全覆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一、强化特色产业壮大,实现园区(基地)行政村全覆盖

泾阳县坚持把壮大特色扶贫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主要措施和基本途径,突出黑(茯茶)、白(奶畜)、红(葡萄)、绿(蔬菜)“四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扶贫产业。全县各镇、各贫困村挂图作战,按照“一村一园一主体”、“一户一人一产业”的“六个一”思路,着力构建多种带贫益贫机制。通过“党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特色产业+市场主体+股份合作”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形成以农民土地入股,享受土地租金保底、效益分红、园区务工、政策补贴和无风险的“四得一无”模式。采取“园区+贫困户+金融扶贫,基地+订单+贫困户”的模式,积极挖掘资源优势,培育发展奶山羊、设施蔬菜、酿酒葡萄、生猪养殖等优势主导产业,实现“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目标。

目前,全县贫困户3872户13627人通过产业脱贫,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76.2%,人年均收入1.2万元以上。建成140个产业扶贫园区(基地),18个村级扶贫羊场已全面开工建设,实现全县133个行政村产业园区(基地)100%全覆盖。

二、强化创业就业服务,实现社区工厂行政村全覆盖

泾阳县坚持以促进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社区扶贫工厂建设新路子,先后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从财政补贴、银行贷款、技术培训、设备购置、场地租赁等方面对社区扶贫工厂(扶贫车间)给予扶持,对符合条件改建和新建的社区扶贫工厂分别给予5-10万元奖励;社区扶贫工厂每吸纳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政府给予企业1000元奖励;社区扶贫工厂吸纳的贫困劳动力人数占工厂员工总数三分之一以上的,政府对于社区扶贫工厂的场地租赁费、水电费,按照不超过50%的标准进行补贴,吸引调动龙头企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参与社区扶贫工厂建设的积极性。据统计,泾阳县累计为21家就业扶贫社区工厂发放一次性建设奖补资金180万元,为12家发放一次性岗位补贴5.5万元。

泾阳县在各镇成立社区扶贫工厂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镇政府一名领导为组长、镇劳保所一名干部、社区扶贫工厂所在村及周边村村干部为成员工作机构,帮助解决建设运营、人员招聘、资金筹集等困难。出台鼓励“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政策措施,激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返乡创业者、乡贤能人等开办社区扶贫工厂。同时,以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作后盾,建成一批与本地绿色产业、龙头企业、农村电商、产业扶贫项目对接紧密的新鲜蔬菜、纯粮食醋、手工挂面、红薯粉条、五谷杂粮、泾阳茯茶等社区扶贫工厂,产品达200多种,确保社区扶贫工厂扎根本土、开花结果。探索“厂房式”“居家式”等灵活模式,采取送订单到户,实行按件计薪,解决残疾人和部分贫困群众既无法外出务工又没有固定时间上班的实际困难,带动就近就地贫困劳动力200余人。

目前,全县已建成社区扶贫工厂(扶贫车间)117家,在建38家,实现了全县133个行政村社区扶贫工厂100%全覆盖,带动就业240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680人,人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有力促进了群众增收、企业增效、脱贫增速。

三、强化经营主体培育,实现带贫益贫联结机制全覆盖

今年,泾阳县出台《关于健全完善带贫益贫机制的指导意见》,按照贫困村“有脱贫产业、有带动主体、有合作经济组织、有社区扶贫工厂,贫困户有增收产业项目、有劳动能力的有技能、无劳动能力的有兜底保障”的“七有机制”推动产业就业扶贫。县财政列支1300多万元资金,为每个行政村拨付10万元用于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同时,培育壮大市场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入股”“金融扶贫”“租赁返包”“托管经营”“收益共享”等形式,有效解决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等问题,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特色农产品升级换代,初步形成“资金跟着贫困群众走、贫困群众跟着经营主体走、经营主体跟着市场走”的扶贫格局。

雅泰乳业是带动该县贫困群众最多的扶贫龙头企业,该企业采取“村企联合、产业链接、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管理,保护价全部收购”的“五连四统一保”雅泰扶贫模式,充分利用市场、人才、技术、管理等优势,带东广大农户“抱团”闯市场、合作促共赢,建立了明晰的带贫益贫利益共享、联结机制,把村集体、企业、群众连成“利益共同体”。全县参与“雅泰扶贫模式”奶山羊养殖的贫困户达1409户,户均年收入达6000元以上,使贫困群众不离家、不离乡就能实现增收致富。

目前,全县参与扶贫的市场经营主体298个,实现利益联结带贫益贫机制行政村100%全覆盖,97.2%的贫困户通过产业帮扶、技能培训、劳动务工、土地租赁(入股)、资金入股、产权入股等方式与企业(合作社)建立了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年人均收入达到1.3万元。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