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20>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经验交流 > 经验做法

汉中:坚持六个注重推动消费扶贫“多点开花”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0-06-24 10:00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是推动产业扶贫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引擎,有利于激发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实现脱贫致富,有利于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作为川陕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汉中市始终坚持以消费扶贫创新推动社会扶贫,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强化统筹协调、加强供需衔接、建全完善机制、搭建助销平台,积极引导和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消费来自贫困县区、贫困群众的产品和服务,以消费扶贫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一、注重顶层推动,强化工作保障。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消费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和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领,保持高位推动,主要领导亲自调研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推动落实,成立消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消费扶贫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组织指导、检查考核等工作。制定出台《汉中市深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十条措施》,从发展扶贫产业、认定扶贫产品、销售方式方法和加强组织领导等10个方面,逐一明确消费扶贫工作内容和县区、部门具体职责,细化分解任务举措,压紧夯实主体责任,全力以赴推动消费扶贫工作。将消费扶贫纳入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内容,建立“月报告、季点评”工作机制,及时全面掌握工作进展和经验亮点,推动消费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目前,全市11个县区均已组建消费扶贫领导机构,成立消费扶贫协会,有效整合了各方资源力量,初步形成了“政府倡导、市场主导、消费引导”的消费扶贫模式和“持续稳定、互利共赢”的消费扶贫长效机制。今年1至5月,全市累计销售贫困县区农副产品2.99亿元,消费扶贫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二、注重以销促产,提升质量品质。优良品质和知名品牌是消费扶贫的生命线。汉中市积极组织扶贫产品货源,精准对接城乡居民对优质安全扶贫产品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一是提升产业供给水平。把发展生产适销对路的农特产品作为消费扶贫的前提,充分发挥县区特色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优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贫困村配备产业发展指导员1424名,开展培训53357人次,指导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菌、药、茶、果、畜”五大主导产业和特色小众产业,不断提高农产品供给规模和组织化水平,推动农产品生产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取暖”转变。截止目前,全市食用菌已完成制袋1.81亿袋,新建和低改茶园1.9万亩,新发展果园2.64万亩、中药材3.84万亩,生猪饲养量149万头,家禽饲养量790万只,11.9万户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了扶贫产业全覆盖。二是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关于打造汉中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实施意见》,着力培育打造“汉中仙毫”、“洋县有机米”、“略阳乌鸡”、“留坝蜂蜜”等“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品牌,全市通过地理标志、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的农产品,分别达到23个、43个、129个,总数位居全省第一,有效提升了“汉货出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规范扶贫产品认定。出台《汉中市扶贫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扶贫产品和供应商的认定标准、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申请的原则,组织动员具有带贫益贫机制的各类市场主体开展扶贫产品认定,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对申请认定的市场主体和产品进行审核,实现应推尽推、应认尽认。截止5月底,全市累计上报申请认定供应商156家、扶贫产品361个,其中107家供应商的264个扶贫产品成功跻身《全国扶贫产品名录》,数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三。

三、注重政府引导,搭建销售平台。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和资源优势,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着力推动消费扶贫落地见效。一是单位定向采购。出台《大力推进预算单位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的通知》,组织全市各级预算单位预留采购份额,优先采购贫困县区农副产品。举办“扶贫832平台”供应商培训班,邀请北京运营官就农产品入驻平台流程实操进行培训,全市130家扶贫企业700种农产品入驻平台。目前,全市各级预算单位累计采购农副产品3376.4万元。同时,依托粮食储备制度,以高于市场5%―10%的价格,指导收储企业优先采购贫困群众生产的优质粮食。二是工会福利团购。积极组织引导工会力量购买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将全市《扶贫产品名录》中的农产品纳入各级工会“送清凉”、“送温暖”活动慰问物品采购清单,工会经费用于采购扶贫产品的金额从不低于本单位当年职工福利支出总额的20%提高至30%。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工会职工福利经费用于消费扶贫支出近2000万元,有效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三是产销对接承销。印发《积极组织开展消费扶贫对接签约活动的通知》,倡导县区积极动员组织各级帮扶单位与包扶村、带贫经营主体开展消费扶贫签约活动。目前,1815个中省市县帮扶单位均签订了认购协议或意向书。其中勉县、宁强县组织召开消费扶贫签约大会,积极推荐宣传本地农特产品,签约金额分别达到6797万元、7134万元。

四、注重市场运行,拓展供销渠道。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化运作实现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打通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销售渠道。一是经营主体自销。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鼓励带贫主体与贫困群众在双方自愿、平等协商的前提下,通过“订单农业”方式,形成长期合作关系。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706个经营主体销售贫困县区农副产品4689.2万元,带动2.25万贫困户实现增收;304家经营主体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422份,金额达1.52亿元。洋县鼓励辖区内龙头企业通过“签订订单、收购加工、包装营销”等方式,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实现“产、加、销”精准对接,构建完整的产销链条和利益联结机制,累计销售扶贫产品3900余万元。二是商超专柜直销。按照“不设门槛、同城同价”原则,在市域内大型商超规划设立扶贫产品展销专区,集中展销本地特色农产品和扶贫产品,有效打通销售渠道,帮助贫困群众变产品为商品,收成为收入。目前,市、县两级在26家大型商超建立了消费扶贫专柜,累计销售金额达2128.9万元。三是旅游带动促销。发挥汉中“全域旅游”资源优势,在全市已建成的旅游集散中心、3A级以上景区、部分重点景区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设立扶贫产品展销专区,并统一设计发放“汉中市旅游扶贫产品展销专区”标示牌,带动和促进旅游扶贫消费。

五、注重模式创新,助力线上销售。坚持把“互联网+电商扶贫”作为助力消费扶贫的创新举措和有力抓手,积极推动汉中优质农特产品走出深山、走向市场,破解“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局面。一方面,推动电商“云端”销售。以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为契机,搭建网销平台,构建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流通网络助推消费扶贫。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营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快递仓储分拣中心各11个,镇级电商服务站155个,村级电商网店(点)1041个,注册电商企业1702户,打造出了“城固一品、源味镇巴、汉韵西乡、汉水宁强”等9个区域公共品牌和20个网销品牌。今年以来,我市县镇村三级站点线上销售额6000余万元,辐射带动2189户贫困户人均增收645元。另一方面,直播带货助农增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地各部门积极对接京东、淘宝等网络平台,主动组织参与“直播带货”活动,探索“县长当主播,农户多卖货”的官方直播助农新模式,大力宣传推介本地农特产品、旅游文化等特色资源。留坝县副县长、烧房坝村党支部书记、博士尹鹏先通过京东直播平台向全国网友推介留坝县棒棒蜜,2000斤蜂蜜3小时卖完,销售金额17.8万元;镇巴县参加“陕货淘宝直播购物节”活动,当日观看人数达80余万人,下单量为1913单,交易额9万余元。领导干部化身“带货达人”,放下身段主动拥抱新媒体,为农产品站台代言,不仅开辟了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也缓解了农特产品滞销的难题。目前,全市组织开展各类直播活动186场,销售本地农特产品近1500万元。

六、注重广泛发动,凝聚社会合力。将消费扶贫纳入通汉扶贫协作、驻村联户扶贫、“万企帮万村”以及群团组织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壮大参与消费扶贫的“朋友圈”,推动形成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强大合力。一是对口协作扩销路。利用苏陕扶贫协作和西安―汉中区域对口帮扶机遇,鼓励引导县区在帮扶地区设立农特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农产品销售实体店,宣传推介品牌,实现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共享大品牌。目前我市在省内外设立扶贫产品展销专柜、专区46个,累计销售金额2128.9万元。洋县在南通如皋设立朱�q有机农产品直营店,销售农副产品166万元;西乡县在苏州市吴江区设立“印象西乡”农特产品销售专柜,展销本地农特产品40余种;西安区域对口帮扶直接购买镇巴、略阳两县农特产品230.44万元。二是定点扶贫搭桥梁。充分发挥帮扶单位思路宽、联系广、渠道多的优势,主动为帮扶对象产品进行代言,推动扶贫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食堂,不断拓展销售渠道。今年以来,各级帮扶单位直接购买贫困地区农副产品2815万元,帮助销售1201万元,带动5.33万贫困人口受益。其中,航天科技集团累计购买洋县扶贫产品740余万元,中国人保财险与留坝县签订700余万元销售订单,有效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卖难”问题。三是社会力量献爱心。组织帮扶企业、社会组织等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开展认购活动,帮助贫困人口销售产品、增加收入,全市民营企业、商会组织累计购买农产品1000余万元。团市委组织开展“消费扶贫・爱心认购”活动,市妇联深入开展巾帼消费扶贫行动,举办省市县三级妇联主席视频带货系列活动,通过宣传动销、平台展销、电商营销、对接助销、活动促销“五销”模式,广泛动员妇联组织、协会等组建消费扶贫“认购团”,实现社会爱心消费与贫困群众脱贫需求精准对接。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