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汉滨:“社区工厂+”让返乡创业者喜事连连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19-06-20 08:00
5月29日,在位于安康市汉滨区沈坝镇中心社区的安康弘华智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绕着磁性元器件的线圈。
“现在我们厂有50余名工人, 一天能生产2万余个成品,毛收入7000元到8000元……”说话的是公司总经理蔡超,他话语中透着满意。
常言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蔡超今年很有干劲,因为自从他返乡创业后,遇到了一连串的喜事。
2017年11月,蔡超返乡在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镇七堰社区开设了第一个社区工厂。2018年年底,沈坝镇的社区工厂也如期开业,招聘工人很顺利,办贷款也没有多跑路……截至目前,蔡超的这两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均运行正常,而且对于房租、水电、税收,政府还有补贴和减免。
在安康市汉滨区,像蔡超一样时常遇到“喜事”的社区工厂还有47家。这一切,得益于安康市汉滨区尊商、亲商的态度和“店小二”式服务。“只要项目好,有发展前景,能够带动群众致富,我们就给予全方位扶持,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安康市汉滨区区长范传斌说。
就是这样虔诚的态度,赢得了大量创业者的“芳心”。
“购原料、招工人、定计划……”最近,从广州返乡创业的安康市汉滨区谭坝镇润恒电子厂总经理李建军忙得团团转。他说:“一定要抓住返乡人员多的有利时机,赶快开工投产……”
汉滨区地大、人多,在全市一直都是劳务输出大区。留住人,就留住了希望;留住人,就聚拢了财富。随着五里工业集中区、“梦想小镇”、城东新区等一个个产业孵化基地的诞生,汉滨区的城市化建设进程迅猛推进。
在农村,采取“支部+社区工厂+贫困户”模式,在大河、谭坝、流水、关庙等地建立了40余家社区工厂,从办证、用地、招工、资金等方面进行扶持帮助,并叠加落实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助推大批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
秉持优惠的创业政策、独特的资源优势、完善的配套设施、宽松的服务环境、融洽的创业氛围,汉滨区拿出了应有的自信,向全社会发出了“返乡创业”号召。
据汉滨区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自号召发出后,仅2018年,全区新增私营企业800余家、个体工商户3053户。其中劳务能人返乡创办各类实体1396户,创业人员达1850余人,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5.5万人,产值达3.8亿元。
“从劳务输出大区向返乡创业强区转变,本质上是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关键要解决‘回得来、留得住、创得成’。全区上下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在问题,要让来汉滨的企业有更多获得感,从而实现企业壮大、汉滨发展的‘双赢’目标。”汉滨区委书记王孝成说。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