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四点共抓”促进信息补正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19-01-30 08:00
为推进全市“一补两送一议”工作,安康市及时将活动精神原原本本传达延伸到村一级,下发工作通知、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工作要求,各县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全市“一补两送一议”活动正有序开展,特别是通过“抓试点、抓措施、抓基础、抓协作”的四点共抓,全面促进了“一补”工作。
一抓试点试验及早谋划。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既要说清楚有多少人脱了贫,也要说清楚怎么脱的贫”的重要指示精神,安康市有预见性谋划,在2018年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期间,就紧抓中省要求对2018年度脱贫户和退出村开展脱贫措施及成效信息采集录入的机遇,以镇坪县、宁陕县为试点,全面采集2017年及以前年度脱贫户的脱贫措施。镇坪县以高质量脱贫为导向,以信息一体化建设为载体,信息补正和脱贫措施采集工作目标“明”、责任分工“细”、信息采集“全”、核查比对“准”。宁陕县“一补”工作着重突出补正三个重点,一是突出补正2017年以前脱贫户脱贫措施台账;二是突出补正长期外出务工人员基础信息;三是突出补正2019年计划脱贫户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和“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针对致贫原因制定具体措施。两个县的试点试验,为全市全面“一补”探索了有益经验。
二抓措施采集全面具体。全面、具体是采集脱贫户脱贫措施的关键。目前《脱贫户脱贫措施信息采集表》主要采集脱贫措施“有和无”、“是与否”的情况,相对单一,且所列项目有限。安康市通过镇坪、宁陕两县的试点,总结出了“既然要说清楚怎么脱的贫,就要一次性全面具体采集”的办法。各县区结合实际情况和地区差异性,在不改变原《采集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完善,将2017年及以前年度脱贫户(出列村)建档立卡以来享受的所有帮扶措施进行逐项采集。具体采集过程中,若完善后的《采集表》仍未囊括户(村)建档立卡以来享受的所有帮扶措施,就在《采集表》背面或另附页予以补充说明。同时,在《采集表》上详细备注所享受措施的核心内容,既说清楚享受了哪些帮扶措施,又说清楚享受帮扶措施的主要情况,坚决避免对措施进行简单勾选,避免一钩了之的问题。
三抓基础信息核实核准。准确、真实是脱贫攻坚信息数据的核心。安康市始终坚持将数据准确、真实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 “生命线”来抓。2018年12月21-24日,召开数据质量核查核准及分析培训班,在中省反馈问题的基础上、自定义核查规则175项,进一步对数据质量以及数据的逻辑性、一致性、合理性进行研判分析。全省“一补两送一议”活动开展后,又抢抓契机,将2019年度一季度确定为数据核准和分析季,对系统中信息数据再次进行“地毯式”核查和分析,为2019年脱贫攻坚打牢基础。尤其对以前年度的脱贫对象、特别是2014、2015年脱贫对象重点核查缺项漏项,以缺项和弱项为切入点,以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为重点,推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
四抓通力协作一体化推进。安康市坚持统筹协调、通力合作,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发挥脱贫攻坚信息数据一体化推进的优势,形成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资料和大数据平台数据信息,按照先内业后外业的工作方式,对基础信息和脱贫措施进行综合研判和全 面分析,带着数据疑点和已比对出的措施去访户、慰问和核实。同时,坚持一次采集、分类整理和归口管理。另一方面,对于扶贫对象基础信息和脱贫措施,充分发挥公安、民政、卫计、国土、住建、残联等部门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先全量比对再点对点反馈的方式,紧抓短板和问题不放,逐条核查核实、建立台账管理,需扶贫部门完善的及时完善、需行业部门核实的第一时间对接,行业数据与扶贫数据相互印证、互为支撑,进一步提升了数据信息质量,为全面促进“一补两送一议”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