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耀州区:脱贫路上展新颜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19-01-17 08:00
一座座美丽宜居的易地扶贫搬迁聚集点建起来了,一条条通村水泥路与外界连通了,一个个社区扶贫工厂让贫困户实现就业……耀州区上下戮力同心、攻坚克难,调结构、补短板,闯出了一条条脱贫新路,脱贫攻坚战场上喜报频传。
2018年,耀州区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核心,围绕“三个着力”,紧扣“八个一批”,实施“十大工程”,全区脱贫攻坚步伐稳健有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变改革”,实现了1786户6273人脱贫,23个贫困村退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效。
扶贫扶志,八星励志促脱贫
“快看,这是我设计的新式蜂箱,比老式的好操作、易管理。”
“中华蜂采百蜜,道东村里丹参、车前草、五味子等中草药都是蜜源,产出的蜂蜜营养价值高。”
“一斤土蜂蜜能卖50元,去年12箱中华蜂带来了7000块的收益。”
耀州区关庄镇的蜂农李战文说起养蜂滔滔不绝。两年前,李战文还是乡亲们眼中四处游荡的“懒汉”,如今,变身成为了勤劳的养蜂人,受到市委书记点赞的脱贫明星。
李战文无疑是耀州区开展“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中的受益人。在第一次“八星励志”评比活动中,李战文落选,他立志要改变面貌,寻求进步。去年四月,李战文用一万元的互助资金购买了12箱中华蜂,今年又购入了十几箱蜂,并成立了养蜂合作社,带领更多人依靠养蜂脱贫致富。
扶贫先扶志,耀州区在扶志方面下足了功夫,耀州区命名设定了“摆脱现状愿望强、精神面貌变化大、不等不靠动力足、勤劳致富步子快、致富点子提得多、示范带动成效佳、热爱集体觉悟高、诚实守信品行好”八个星目,按照“日抽查、月碰头、季评选、年定级”的思路在贫困户中开展评比活动,并设立光荣榜。
耀州区自评星活动开展以来,贫困户的思想发生了很大改变,出去找活干的人多了,向扶贫干部寻求脱贫点子的人多了,“人人争星、我要脱贫”的脱贫氛围日益浓厚。为了持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耀州区将“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与爱心超市、“446”扶贫微宣传模式结合,全面推广“3+3”模式,注重挖掘和培养先进典型,放大辐射带动作用。
产业扶贫,因地制宜硕果累累
石柱镇西古村的土豆,关庄镇麻子村的肉驴,孙塬镇石塬村的花椒……耀州区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耀州区立足区情,积极探索产业助脱贫的新路径,按照“果业提质增效、畜牧优化升级、特色培育壮大”的总体思路,基本形成苹果、核桃、光伏、特色种养、中药材五大主导产业和长短结合、远近结合的产业布局。同时,在7个深度贫困村,实施了(1个村级光伏电站、1个规模化养殖场、1个规范化种植示范区、1个标准化设施农业基地、1个社区工厂)“五个一”产业发展模式。
产业扶贫硕果累累,贫困户共享发展红利。贫困群众实现了人均至少1亩苹果或3亩干杂果;全区已发展肉兔200万只、肉羊2.8万只、奶山羊6000只、蛋鸡100万羽,带动贫困户5100余户;建成贫困村光伏电站54个,总装机容量达到17.885兆瓦,覆盖30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可增收3000-5000元;镇村电商服务平台全覆盖,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1.2亿元;全区参与脱贫攻坚的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有175家,主要通过托管经营、产品回收、保底分红三种合作模式精准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易地搬迁,挪穷窝改穷业
“过去在村上住的房子不仅小而且还漏雨,如今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今年9月,关庄镇道东村的贫困户王战营一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住进了关庄安置区,妻子王润莲还在社区扶贫工厂实现了就业。
“在家门口就业,一月有1500元的工资,活也不重,我要努力干好!”王润莲对往后的生活充满希望。
耀州区全力加快移民搬迁安置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落实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就业帮扶措施,持续推进“安置区+产业园”,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在安置区兴办社区工厂、扶贫车间等,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前,耀州区已建成小丘镇福安小区社区工厂、庙湾镇窗帘布艺加工社区工厂、关庄镇电子加工扶贫工厂、瑶曲镇杏树坪拓梦社区工厂、照金镇芋园村豆制品加工车间共5家社区工厂,带动就业30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20余人。(本报记者 郭颖 见习记者 张卫婷)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