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宜川县:辛户塬上“领头雁”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19-01-16 08:00
1月5日清晨,宜川县云岩镇辛户塬上寒气袭人,但丝毫没有影响果农修剪果树、销售出库的喜悦。一大早,张延刚就不停地在村上引进的自动选果线和新建的3000吨气调库现场间忙碌着。
“村里变化这么大,家家都富裕了,这都离不开张延刚啊!他是一个会干事、敢干事的人。”提起村支书张延刚,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村民都这样说。
作为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党支部书记,2018年10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首场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张延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先进个人”称号,我省仅两人获此称号。
示范引领,开辟产业新天地
辛户村位于宜川县云岩镇南部塬区,全村406户1176人。30年前,辛户村大车上不了塬,小车进不了村,家家户户用的是煤油灯,住的是土窑洞,吃水要到沟里驴驮人挑。
1989年,23岁的张延刚当上了辛户村村委会主任。面对贫困,他提出辛户村的出路在苹果,只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苹果产业才有出路。张延刚组织群众修路、平地、引水,使村上基础设施大大改善。他又通过外出考察,学习苹果种植技术,自己带头栽种苹果,并积极带领群众发展苹果产业。
1996年,精心呵护7年的果树挂果销售,每亩苹果纯收入达到2200元,比种粮的收益整整高了10倍。张延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又立即为全村定了一个目标,每年至少新建果园300亩,让家家户户都有果园,让苹果成为群众的“摇钱树”。看到效益的村民,纷纷开始栽种苹果树。
技术带动,闯出增收新路子
苹果树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如何提高果品质量,走向高端市场,实现群众稳定增收?张延刚远赴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考察市场,还邀请大专院校专家、教授到村上实地会诊。
在加强果树病虫害防治、果树整形、土壤改良、节水灌溉等基础工作上,张延刚在果业部门指导下,引导果农推广“果畜沼草网”五位一体生态管理模式和“果树间伐”等管理模式,使果品品质、果业效益大幅提升。优果率由间伐前的60%提高到92%,产值更是翻了一番,果园预期寿命由普遍的25年左右提高到50年以上。
辛户村苹果的品质持续提升,成了杨凌农高会上的明星产品,陆续进入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及东南亚国家高端市场,为果农带来了滚滚财源。
2008年,辛户村成立云辛果业专业合作社。2015年,村上建成1500吨冷藏库,提高了合作社的综合服务功能,为全村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张延刚整合村集体土地90亩,无偿帮助30户无产业群众发展果园,使户均果园面积达到3亩,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
如今,辛户村4700亩耕地全部种植苹果,人均果业收入超过3万元。2016年,辛户村被当时的省农业厅命名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云辛”商标还被命名为陕西省著名商标。
现在的辛户村,家家有楼房,户户有小汽车,老人们住进了幸福院,安享晚年。
合作发展,开创小康新生活
在发展苹果产业的同时,张延刚还关心年轻人的成长、调解邻里纠纷、帮助贫困老人代购生活用品等。对每一件事,他都干得认真细致、有始有终,深得群众认可和信赖。
为实现“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目标,2015年,张延刚提出“支部+养老”精准扶贫思路,利用村上闲置的旧队部建成了辛户幸福院。目前,新建改造的16间房屋干净整洁,村上无偿提供水、电、暖等,有8户13位老人居住。幸福院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辛户幸福院模式已在延安市开始全面推广。
“刚子是个好干部,他对我们老年人可好哩!”住在幸福院里的77岁老人王爱雪感慨地说。
30年来,张延刚不忘初心,锐意创新,在脱贫致富路上,不落一人,把一个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
获奖后的张延刚说:“得到如此大的荣誉,是党和人民对我的认可和鼓励,今后我将把村庄建设得更好,带领更多人过上幸福生活。”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