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20>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经验交流 > 经验做法

老区脱贫有一套,办法经验很可靠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8-12-10 09:10

今年,我省延安市将实现全市整体脱贫退出,实现他们“村村过硬、户户过硬”的脱贫承诺——20.52万贫困人口,693个贫困村,延川、延长、宜川三个贫困县不仅在现行标准下实现脱贫,而且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和产业推进上下功夫,实现高质量脱贫,长久稳定脱贫。

遵循“实事求是”这一工作法宝

延安有13个县区,南北差异较大,特别是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和洛河峡谷地带,情况更为复杂。因此,延安坚持实事求是,没有用一个模式去套,用一种办法去干,而是千方百计、因地制宜,让劣势变优,让优势更优。努力找准贫困群众脱贫的本事和心事,找准贫困村发展的方法和方向,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

实事求是,关键是要去基层问计,给基层解难题。延安市经常开展集中调研活动,全面掌握基层动态,系统剖析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全市推行领导驻村蹲点调研,让领导走遍县乡,让干部走遍村户,让政策走到千家万户;紧盯年度减贫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一村一村去排查,一户一户去走访,大问题销号,小问题清零。始终保证脱贫退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破解四大难题,实现稳定脱贫

贫困退出是基础,保证脱贫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才是关键。针对贫困户、贫困村后续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延安市通过认真调研,选定了四个方面的难题进行破解,确保全面夯实脱贫攻坚基础,确保贫困村、贫困户稳定退出不返贫。

巩固产业增收。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稳固建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和带贫脱贫机制,覆盖带动贫困人口长期增收致富;全面开展以苹果为主农产品后整理工作。确保脱贫户持续在分级分拣、冷藏冷运和一、二、三产融合中实现增收;进一步加强技术服务。继续对脱贫户采取“一对一”等多种实用方式开展培训,实现了实用技术培训全覆盖。

持续激发内生动力。不简单地为贫困群众贴上“等靠要”、观念落后保守的标签,而是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在积极培育延安典型,努力讲好延安故事上下足功夫,激发他们生产生活的动力,在奔小康的大道上走稳走实,昂首阔步。

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助力贫困群众长效增收稳定脱贫。全市693个贫困村全部实现集体经济全覆盖,村村有资金、户户有股金、人人能分红。

加强“基础服务设施管护”。建设成果来之不易,管理维护任重道远。首先明确村级管护主体责任,保证管护不留空档;组建以贫困群众为主体的管护队伍,开发利用公益性特岗,吸纳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多渠道落实资金保障,加大维修养护,确保正常运行。

开展“回头看”

今年延安将实现全市区域性整体脱贫,下一步,将把工作重心由注重脱贫减贫转移到巩固脱贫成果上来,坚持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帮扶力量不减、督查考核不减,在开展“回头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质量,不断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

对已脱贫退出的贫困村、贫困户进一步核实,将其划分为:放心村、提升村、弱项村三个档次,把脱贫户分为:放心户、巩固户、弱项户三个类别。分别分类施策,固本、提档、升级,把高质量脱贫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如今的延安,366万亩大红苹果挂满了山山峁峁,5万座设施大棚种满了沟沟岔岔, 8万箱中蜂布满了村村落落,140万亩红枣、花椒、核桃栽满了坡坡洼洼。5.6万人搬出了“穷窝窝”,12.8万人住上了好房子。延安的承诺正在一天天变为现实。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