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推“三变”建机制 开辟产业脱贫新路径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8-09-25 18:24
【编者按】 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三变”改革,是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抓手,也是推进产业扶贫的主攻方向和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变”改革部署,按照“把明晰产权作为基本前提,把选好产业作为重要基础,把培育经营主体摆在突出位置,把共建共享作为主攻方向,把资金支持作为坚实保障,把党建引领作为核心动力”的总体要求,坚持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创新引领、统筹推进,全面启动“百村示范、千村试点、万村推进”“三变”改革工程,支持引导农村集体盘活资源资产,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了集体经济活力,开辟了产业脱贫新路径,让农村贫困群众成为“三变”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陕西推“三变”建机制 开辟产业脱贫新路径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变”改革部署,服务脱贫攻坚大局,省农业厅以“百千万”行动为抓手,扎实落实“六大任务”,严格执行“三项机制”,广泛推广“四种模式”,支持和引导农村集体盘活资源资产,全面推进“三变”改革,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开辟产业脱贫新路径。目前,全省已有2682个行政村进行改革,2025个行政村完成清产核资,425个村完成股权量化,791个村组建集体经济组织,149个村完成“三变”改革,近3万贫困户参与改革,4000多贫困户参与分红。
一、明晰思路,“百千万”行动统揽工作全局。突出56个重点贫困县,启动“三变”改革“百村示范、千村试点、万村推进”工程。坚持以脱贫摘帽县、深度贫困县为重点,选择100个贫困村,安排资金3700万元,支持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为全省“三变”改革树立示范样板,下派50多名辅导员、80多名指导员,指导督促贫困村推进改革。2018年计划选择1000个试点村,统筹利用财政、扶贫、农业、发改等涉农资金,支持集体经济组织探索多种形式集体经济发展模式。2019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压茬梯次推进,力争完成10000个以上的村“三变”改革,到2020年基本实现应改可改行政村全覆盖。
二、突出重点,“三种类型”明确改革路径。目前,全省有经营性收入的行政村仅占41.6%,经营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仅占8.7%,且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的城中村。全省农村集体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总面积4843万亩,集中分布在贫困地区,基本处于“沉睡”和“僵化”状态。结合这一实际,我省依托资源禀赋,实行一村一策,分类推进改革。一是有序推进经营性资产为主的股份制改革。对集体经营性资产较多的城中村、城郊村、经济发达村,要求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量化股权到人、固定管理到户,实现集体成员共享集体收益。二是稳步推进集体资产“空壳村”改革。对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较少的空壳村,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发挥组织管理作用,统筹利用财政注入的涉农资金,推动分散资源集中经营,发展规模化经营,壮大集体经济。三是重点推进资源性资产为主的村组改革。引导资源性资产较多的村组以未承包到户的集体土地、林地、“四荒”地等资源性资产和财政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实行“三变”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三、夯实基础,“六大任务”激发发展活力。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农业厅等18个部门联合组成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办公室,出台《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围绕“确权、赋权、活权”,指导全省重点抓好六大任务。一是全面开展清产核资,摸清集体资产家底,明晰改革资产范畴,全省已有2025个行政村完成清产核资。二是借鉴贵州塘约村经验,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宅基地、农民房屋、小型水利工程等“多权同确”,奠定要素市场化配置基础。三是合理界定集体成员资格,赋予农民集体成员资格,廓清集体资产受益对象,全省已有近2000个行政村完成确权登记和成员界定。四是合理设置集体资产股份或份额,量化到人、固定到户,落实农民集体财产权益。同时,突出“贫困户优先”原则,引导贫困村依托财政扶贫资金,设置“贫困户优先股”,并推动股权设置适当向贫困户倾斜,形成助力脱贫攻坚的有力保障。全省已有425个村完成股权量化。五是规范建立集体经济组织,明确农业部门登记职责,赋予集体经济组织市场经营主体地位,引导集体经济组织承接项目资金,统领集体经济发展。现已组建集体经济组织791个,颁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482份。六是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建立健全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加快建设集体资产监管平台,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确保集体资产安全不流失。
四、严格把控,“三项机制”确保政策落地。立足农村、特别是贫困村发展实际,结合脱贫攻坚总体进程,制定《陕西省“三变”改革工作导引》,印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文件材料汇编》,推行民主决策、利益联结和问题处置“三项机制”。一是明确民主程序执行标准,严格执行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量化等关键环节“三榜公示”制度,确保改革公开、公正、透明;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理顺集体与成员,集体与合作企业,集体与贫困户的关系,激发不同主体参与发展的积极性,确保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建立问题处置机制,明确要求县(区)党委政府要统筹纪检、财政、农业、民政、审计、公安、检察、司法、信访等部门力量,提前介入,依法推进,确保改革稳定有序推进。
五、拓展思路,“四种模式”助力脱贫攻坚。编印《陕西农村三变典型案例选编》,组织考察学习1500余场次,召开培训推进会1400余次,培训7万余人次,培训资料10万余册,媒体报道600余次,积极推广四种发展模式。一是推广合阳县沟北村、洋县草坝村、蒲城县闫家村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以农户为基础、以集体为依托,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由集体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品牌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形成产业扶贫有效路径。二是推广榆阳区赵家峁村、蓝田县董岭村、勉县天荡社区等“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依托生态资源、传统文化和特色产业,由集体采用自主开发、合伙经营和参股经营等方式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保障农民有效分享产业链利润,加快实现脱贫致富。三是推广韩城市阳山庄等资源富集村“资源开发模式”。由集体依托光热、水电、矿产等资源优势,参与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建设,探索建立集体股权参与资产收益分红的长效机制,实现贫困人口共享资源开发成果。四是推广西安市和平村、耀州区北街村、宝塔区高峁湾村等“物业经营模式”。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新建专业市场、门面商铺、仓储设施、车库泊位、厂房等物业,或盘活闲置办公用房、门店、厂房、仓库、校舍等设施设备,实行自主经营或租赁托管经营,有效盘活经营性资产,实现经营效益快速增效,确保农民特别是贫困户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