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情系驻地 结对帮扶

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20>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经验交流>扶贫故事

情系驻地 结对帮扶

时间: 2018-11-09 08:51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看,武警官兵们又来啦!”10月22日,看到武警渭南支队精准扶贫工作组来到村里,合阳县金峪镇南永宁村的村民们高兴地奔走相告。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武警渭南支队认真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精准扶贫的指示要求,坚持“地方所需、群众所盼、部队所能”原则,以军民共建为载体,以扶贫帮困为抓手,先后与渭南市合阳县百良镇西宫城村、金峪镇南永宁村结成帮扶对子,持续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扶贫先扶智

  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路是黄土路,村里仅有的一所小学年久失修,很多孩子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乡亲们守着庄稼地,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

  一个盛产苹果、红提的地区,为什么竟然有如此贫困的村子?今年初,该支队支队长贺虎、政委王胜金带领机关干部深入合阳县金峪镇南永宁村调研发现,除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等原因外,最关键的原因还是村民思想观念落后,存在等靠要思想。

  确定了扶贫先扶智的工作策略后,该支队采取“一对一”帮扶的方式,与贫困户结对子。扶贫干部每月到联系村和挂钩贫困户家中,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等政策,定期组织科技文化和防灾减灾知识讲座,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与村民一道共谋致富大计,帮助村民树立脱贫信心。

 变“漫灌”为“滴灌”

  “不入户,感觉都一样;一入户,才知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精准扶贫不能‘一刀切’,只有找准了对象,定准了目标,才能扶真贫、真扶贫。”该支队政委王胜金深有感触地说。

  为把每名贫困群众致贫的情况摸准,今年以来,该支队先后34次派出工作组和驻村干部到结对帮扶的西宫城村和南永宁村开展扶贫调研,与村干部和村民进行座谈,摸清了每个贫困户致贫的原因,确定了14个贫困户为对口帮扶对象,并为每户建立档案,以“解剖麻雀”方式了解贫困成因、探索脱贫之计。同时,该支队还采取联建基层党组织、督导村“两委”制度落实等方式,使村“两委”真正成为村民致富创业的主心骨。

  “输血”更要“造血”

  早在与西宫城村和南永宁村建立帮扶关系之初,该支队领导就意识到,送钱送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只有给群众栽下“摇钱树”,养上“下蛋鸡”,变“输血”式被动脱贫为“造血”式自主发展,才能帮助村民彻底摘掉贫困帽子。

  为此,该支队紧密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帮助困难群众发展苹果、红提种植,从“根子”上找准了制约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症结”,真正让贫困群众脱贫有望、致富有路。此外,该支队还通过定期送医送药、义务巡诊、无偿提供生活必需品等方式,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

  截至今年10月,武警渭南支队已先后投入资金30余万元,协调地方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真正把部队官兵对驻地群众的深厚情谊送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目前,该支队对口帮扶的西宫城村已达到脱贫标准,10户贫困户已有7户实现脱贫。下一步,该支队将继续加大帮扶力度,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帮助解决贫困户就医难、出行难、上学难等问题,使乡亲们共享社会主义“大家庭”温暖,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