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小积分“兑”出好日子

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20>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合力攻坚>社会扶贫

小积分“兑”出好日子

时间: 2020-09-29 08:00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老李,快拿上你的爱心超市积分卡,咱们一块兑换东西去。”9月24日,家住王益区塬畔村的关铜川起了个大早,招呼着老伙计往村里的爱心超市走。

关铜川口中的“爱心超市”很特别。在这里“购物”,必须要用积分,不然就算有钱也买不到东西。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食用油、电热水壶、日化用品、文具等有序归类,摆放得整整齐齐。超市墙壁上,几块写有“爱心超市爱心积分卡管理办法”的牌子格外醒目。

“超市货品属于按需采购,都是村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所以,大家参与热情很高。”塬畔村爱心超市管理员田慧丽一边整理积分兑换台账,一边向记者介绍。

自成立以来,塬畔村爱心超市秉承“扶贫济困、互助互济”的宗旨,尽可能减轻村民尤其是贫困群众的生活负担。在村上的大力支持下,塬畔村爱心超市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安排专人管理各类获赠、自行采购的物品,并建立积分兑换台账,实行专物专用、专人管理、专人监督。

在爱心超市“购物”,只要积分、不要钱。那么,村民们从哪里挣积分呢?

“努力脱贫致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村子发展出谋划策、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这些都可以转化为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货物。这样一来,村里人不仅有面儿,还得到了实惠。”塬畔村党支部书记高亚军接过话茬。

“特别是今年初,一场大雪封了通村道路,给村民出行带来不便,村里决定组织大家清扫通村道路。通知下发不久,就有70余名群众赶来,干得热火朝天。爱心超市只是一个载体,最终目的是唤醒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进精准扶贫、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就轻松不少。”高亚军说。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塬畔村村民累计积分5000余分,其中已兑换积分4300余分;兑换人次超100人次,其中贫困群众达30余人,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全村公共生活的积极性。

这样的爱心超市,在陕西还有很多。

2018年,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助力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省慈善协会联合省民政厅、省扶贫办等单位发起了“爱心超市扶志”项目,采取行政推动、社会募款、村委出力等方式,以全省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要对象,利用村上现有的商店、超市、电商服务站等开办爱心超市,为家庭困难群众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

那么,爱心超市的物资怎么来?又通过什么方式提供给群众?

省慈善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爱心超市的物资主要来自包扶单位、社会各界捐赠和慈善资源扶持。另外,贫困群众可通过参加科技培训、发展脱贫项目,团结邻里、孝老爱亲,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等方式,经村党支部、村委会和驻村扶贫工作队考核评比,获得相应的积分,再用积分换取所需物品。久而久之,探索出了一个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升精气神的扶贫扶志新模式。“爱心超市扶志”项目,也连续两年荣获“陕西省网络公益精品项目”称号。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该项目累计在全省9162个行政村建立“爱心超市”9242个,实现了贫困村“爱心超市”全覆盖。

在陕西,爱心超市发展迅速,但又各具特色。在咸阳市武功县,“三送三帮”活动为各爱心超市补充货物,让爱心超市成了贫困群众脱贫动力的“助推器”。同时,该县积极指导各村落实“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积分考核”的奖励机制,采取统一积分兑换标准、设置独立经营场所、开展定期评议活动等8大措施,鼓励群众凭借参加集体劳动、提升自家环境、清理公共卫生等方式获取积分,激发其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宜君县的宜馨超市,在经贫困群众自身劳动、村委会评议、公示无异议后,为贫困群众发放宜馨积分卡,贫困群众可在宜馨超市兑换等额物品,进一步推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

“一直以来,我们积极动员全省各地积极参与‘爱心超市扶志’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共筹集善款超过3739.99万元,累计使上百万群众受益。今年预计可资助爱心超市1724个。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摸索,争取更好发挥爱心超市的作用,让更多群众受益。”省慈善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