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水县扶贫互助协会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聚力扶贫攻坚为总揽,按照“县上统管,村级实施”的运作模式,充分利用小额借款资金助推会员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使扶贫互助协会真正成为“老百姓身边的小银行”,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
白水县县辖7镇1办,123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63个)。截止目前,已成立村级互助协会77个,不仅实现了互助协会在贫困村的全覆盖,而且其余46个村级协会的组建工作也将在今年全部完成;入会会员3200余名,其中贫困户入会会员1220名;县财政累计投入互助金3453.5万元,村级协会最高拥有财政周转金达70万元,最低30万元;会员交纳互助基准金280万元,单户最高2000元,最低500元,累计发放借款总额6800余万元,为会员发展产业提供了便捷可靠的资金支持。
自2009年扶贫互助资金起步实施以来,我们自始至终以助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为主要抓手,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中前行,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创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互助资金管理工作新路子。
一是成立县协会总会,统管互助资金。2014年我们在总结论证的基础上,将互助资金由原来的分村管理改由县上统管。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由县协会统管互助资金,不仅有效解决了村级协会在借、还款管理、财务建账、信息共享等方面存在的不够严密、不够规范、不够统一的问题,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的运作风险。
二是设立监事会,全程跟踪监管。主要以进村入户监督检查互助资金借款的落实及项目实施情况为主,从根本上解决借款资金转移用途或垒大户的问题,确保互助资金安全有效运转。
三是广泛宣传,政策到户。去年以来,共组织召开各种不同类型的会议10多次,印制政策宣传及借还款流程活页2万余份,尤其是今年,县协会还结合近年来扶贫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协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多数村民对相关政策不了解、不明白,认识模糊的实际,在毫无经费保障的情况下,组织人员编制彩印《扶贫互助资金你问我答》宣传册3万余份,下发各户,并利用有线电视进行政策解析和专题报道,不断深化政策覆盖面和号召力。
四是放宽入会年龄,提高户贷率。将农户入会年龄从原来的18-60周岁,提高到现在的18-65周岁,比商业银行的借款年龄要求延长了5年,大大提高了入会率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是简化借款手续,方便于民。主要是对原来的借款合同按照司法规范进行了重新调整,减少了不必要的条款和手续,形成了一纸合同、言简意赅、清晰明了,既照顾到借款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填写困难的问题,也相应加快了借款速度,解决了农村产业季节性强,小额资金投入不及时的问题。
六是借款时限,理性掌握。其一是年借年清不跨年,其二是借款期限为满十二个月可跨年。借款会员可随时根据其资金需求情况自行选择,签写合同,报村协会申请借款。
七是计提产业补助,实施年度兑现。就是在年度结算时,按提供服务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产业补助,然后按会员交纳的互助基准金总额算账,逐户兑现到会员手中。从而解决了近年来会员普遍关心的只入会担保而带来的一系列心里不平衡的问题。想尽千方百计让利于民。
八是聘请法律顾问,坚持普法教育。扶贫资金是一条红线,为了确保其依法依规运作、滚动发展、助民增收,我们从政法部门聘请了专职法律顾问,每年定期为协会工作人员及会员进行法律知识解读和典型案例剖析,使所有工作人员做到天天自我检点,时时警钟长鸣,确保互助资金在政策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运作。
九是特邀相关专家,进行财务指导。目前我县扶贫互助资金规模较大,流动频繁,电子账务、纸质账务,互为依托,衔接紧密,操作复杂。故此,我们特邀有资质的会计人员对县村所有账务进行规范化指导,理顺设置科目、完善记账方法,做到了电子账、纸质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在此基础上还及时聘请审计人员对财务手续进行详细审计,把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解决在萌芽状态。
十是立足扶贫攻坚,持续走向辉煌。扶贫互助协会虽属民间组织,但工作任务仍然艰巨而伟大,其工作性质和金融部门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渗透着企业管理的特征。因此,我县扶贫互助协会一班人将继续扛起为民服务的大旗,立足扶贫潮头,倾心一方百姓,力争把协会打造成企业管理,银行模式的一流协会。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按照“有利于落实扶贫攻坚政策,有利
于会员脱贫致富,有利于财政资金安全”,的基本思路,坚持“有借有还,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原则,脚踏实地,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会员收入见好。截止2017年底,所有借款已全部收回,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已成为会员的良好习惯和口头禅,凭借互助资金的帮扶,借款户的年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加了15个百分点,已先后有1000余户会员摆脱贫困,步入创业之路。老百姓高兴地说: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简单、快捷、方便的身边小银行。
二是各方反响良好。协会工作受到了县上领导的充分肯定和
大力支持;镇(办)人民政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鼎力相助;县财政、民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在业务指导上认真把关,依法监督,确保了协会工作依法规范运行,安全高效运转。
三是协会上下同心。从县协会到村级77个协会的所有工作
人员都能够集自己勤劳和智慧于一身,不计个人得失,不避严寒酷暑,同心聚力,至诚为民,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把协会工作一步一步推向了崭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