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云南(左一)向前来考察者介绍民宿建设情况。受访者供图
换届之后,李云南的身份依然没变,还是马咀村党总支书记,但他明显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组织和群众信任咱,再干一届就要干出更好的成绩,让马咀村在乡村振兴中发展得更好。”4月27日,记者在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马咀村见到了李云南,他说,“以前是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现在我们要想办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子更好发展打下厚实底子。”
4月初,李云南带着村上的干部去东部沿海地区“走了一趟”,从福建到上海,他们拓展了视野,也明晰了发展思路。“这次我们去对接办社区工厂的事情,对方老板也很看好在我们村投资建厂,不仅能解决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难题,还能壮大村集体经济。”李云南说。
在马咀村村民眼中,李云南是全村人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过去20多年,李云南为马咀村的发展倾注了全部心血。
早在20世纪90年代,在外打拼的李云南凭借一股子闯劲,成为村里先富起来的典型。可当他回来看到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能眼看着乡亲们受穷,必须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他暗下决心。
从整修田地到垫资盖房,从四处奔走拉项目到带领村民建设美丽乡村……多年来,放下手头生意的李云南,带领村上干部群众办成了一桩桩改变马咀村面貌的“大事”,也让这个曾经的“烂杆村”一跃成为当地负有盛名的“富裕村”。
2008年,李云南以自己办企业的眼光和对市场敏锐的嗅觉,在村上发展高效现代设施农业。经过艰苦探索,大棚移栽成年樱桃树获得成功——当年栽植、当年挂果、次年春节刚过鲜果上市。如今,村里的大棚樱桃成了乡亲们的“摇钱树”,刚上市的樱桃1斤能卖到150元,一棚年收入7万多元。
近年来,马咀村通过一步步转型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村。4月的傍晚,微风吹过,村民和慕名前来的游客坐在草坪上,享受着难得的休闲时光。
能有如今的生活条件,还得从最让村民们津津乐道的马咀村移民搬迁工程说起。怎样才能让乡亲们住上新房,成了李云南上任后一直惦记的大事。为此,李云南经过几番周折,为村上争取了一部分国家补助。工程进行中资金告急,村里老人劝他说:“云南,没钱就像外村那样盖平房吧!这样能省点钱,你也不用为难了。”他却说:“盖楼房省地,钱的事我想办法,我想让咱村的人也像城里人一样享福。”
通过个人垫资等办法,马咀村移民搬迁一期工程顺利竣工,首批落成60座二层楼房。从修田平地到移民搬迁,再到全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李云南为村上累计垫资达350余万元。他说:“我能致富,得感谢党的富民政策。我是名党员,就更应该带领群众一起致富。”
李云南常说:“富了口袋不能穷了脑袋。”在他的带领下,马咀村的业余秦腔自乐班、秧歌队以及红白理事会等相继成立,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同时,他还垫资为村上学校建起了教学楼和教师宿办楼,“下一代是村上的未来,不把教育办好,我们现在干得再大,都是白干。”李云南感慨道。
如今,已是全国文明村的马咀村正在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村民们有了致富能力,我们就要想办法让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李云南说,不久的将来,村里不仅要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还要围绕干部教育培训、体育场地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我们村的民宿工程第一期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会议室等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备,利用红色资源承办干部教育培训,是个不错的发展方向。同时,我们还借鉴其他地方经验,准备发展体育产业。”李云南说,“我们这儿的环境不错,未来想办个足球训练场地,再建个游泳馆,这样村集体就会多一项收入。”
对于李云南来说,新一届任期就像一场新比赛。“瞄准好方向,然后全力以赴。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让马咀村发展得比以前更好。”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