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省水环境质量状况
(一)7月份主要河流、湖库水质状况。
7月份,全省河流总体水质良好,与上年同期相比,水质稳中有升。在监测的82条河流178个国控、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49个,占83.7%;Ⅳ~Ⅴ类24个,占13.5%;劣Ⅴ类5个,占2.8%。与上年同期相比,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2.1个百分点,Ⅳ~Ⅴ类下降0.5个百分点,劣Ⅴ类下降1.6个百分点。
4个湖库中,石门水库和王瑶水库水质优,瀛湖水质良好,红碱淖重度污染。与上年同期相比,瀛湖水质由优转为良好,水质有所下降;王瑶水库水质由轻度污染转为优,水质明显好转;红碱淖水质无明显变化,石门水库上年缺测不比较。
(二)7月份省级河长制河流水质状况。
渭河干流水质良好,与上年同期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汉江干流水质优,与上年同期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丹江干流水质优,与上年同期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泾河水质良好,与上年同期相比,水质有所下降。
延河水质轻度污染,与上年同期相比,水质稳中有升。
渭河干流西安段水质优,与上年同期相比,水质有所改善。昆明池水质优,与上年同期相比,水质明显改善。
北洛河水质轻度污染,与上年同期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黄河干流陕西段水质优,与上年同期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三)7月份市级水源地监测结果。
27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所测项目均达标,水源达标率100%。
(四)1-7月主要河流、湖库平均水质状况。
1-7月,全省河流总体水质良好,与上年同期相比,水质稳中有升。在监测的83条河流180个国控、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56个,占86.7%;Ⅳ~Ⅴ类19个,占10.6%;劣Ⅴ类5个,占2.7%。与上年同期相比,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8.3个百分点,Ⅳ~Ⅴ类下降3.8个百分点,劣Ⅴ类下降4.5个百分点。
4个湖库中,石门水库和瀛湖水质优,王瑶水库水质良好,红碱淖重度污染。与上年同期相比,瀛湖、王瑶水库和红碱淖水质均无明显变化,石门水库上年缺测不比较。
二、50个国家考核断面监测结果
(一)7月份情况。
7月份,50个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点位)中,Ⅰ~Ⅲ类水质断面40个,占80.0%;Ⅳ~Ⅴ类10个,占20.0%;无劣Ⅴ类断面。与上年同期相比,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2.4个百分点;Ⅳ~Ⅴ类上升1.6个百分点;劣Ⅴ类下降4.0个百分点。
黄河流域,32个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点位)中,Ⅰ~Ⅲ类水质断面22个,占68.7%;Ⅳ~Ⅴ类10个,占31.3%;无劣Ⅴ类断面;与上年同期相比,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3.1个百分点;Ⅳ~Ⅴ类上升3.2个百分点,劣Ⅴ类下降6.3个百分点。
长江流域,18个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点位)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8个,占100%。与上年同期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二)1-7月平均情况。
1-7月平均,50个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点位)中,Ⅰ~Ⅲ类水质断面42个,占84.0%;Ⅳ~Ⅴ类7个,占14.0%;劣Ⅴ类断面1个,占2.0%,为铜川市石川河岔口断面。与上年同期相比,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10.5个百分点,Ⅳ~Ⅴ类下降6.4个百分点,劣Ⅴ类下降4.1个百分点。
黄河流域,黄河流域32个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点位)中,Ⅰ~Ⅲ类水质断面24个,占75.0%;Ⅳ~Ⅴ类7个,占21.9%;劣Ⅴ类断面1个,占3.1%;与上年同期相比,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15.6个百分点;Ⅳ~Ⅴ类下降9.4个百分点,劣Ⅴ类下降6.2个百分点。
长江流域,18个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点位)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8个,占100.0%。与上年同期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专家解读
1-7月全省水质总体良好,同比水质稳中有升。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8.3个百分点,劣Ⅴ类下降4.5个百分点。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各行业停工、停产造成的废水排放同比有较大降幅,对水质改善有一定作用;进入夏季,北方河流水量有所增长,7月份全省范围降水也有所增多,为水质改善提供了自然条件;省生态环境厅持续加强水质变差断面分析与预警,加强执法监管,开展了沿河排污口排查与整治等工作,针对重点断面开展实地踏勘,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超标原因,制定解决措施,各级政府持续加强水污染治理,全省各级河长制的实施等举措对全省水质总体稳中有升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