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新居感党恩
省扶贫办 暴升华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9-03-04 15:12
大年初二,风和日丽,我陪妻子回到位于洄水镇的娘家,这个位于紫阳县的美丽小镇,沉浸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一排排新建成的易地扶贫搬迁小区拔地而起,家家户户灯笼高挂,同时建成的小镇文化广场热闹非凡,老人们在健身器材上健身运动,孩子们在广场上嬉戏玩耍,妇女们伴着节奏感十足的音乐跳广场舞……傍晚的洄水显得格外温馨。
广场旁边的一户人家,家门上贴着的大红福字,在夕阳下格外耀眼,门头上挂着的火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我从这家门前走过,户主很好客,主动拉出椅子招呼我们坐一坐。
“老房子实在太破了,不敞亮也不方便,娃子们住的也不舒服,晚上想看会儿书还要打着手电筒,苦了娃子们过去在这么苦的环境下学习。”这家户主叫卢从明,是2018年脱贫户,他边说边露出憨厚的笑容,泡上一杯紫阳富硒茶,和我拉起了家常。“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我做梦都不敢想啊,一家人会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新房里过上一个团圆年!”言语间,老卢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老卢一家四口人,一儿一女,从前住在危旧土坯房,生活条件差,加之一双儿女上学负担大,两口子加起来的收入根本无法缓解因学致贫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去年,驻村干部多次到卢从明家,为他们详细讲解贫困户易地搬迁政策,鼓励他们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搬离危旧房。9月底,卢从明同其他119名贫困户一起参加了集镇安置点的摇号抽房仪式,获得了一套100平米的新房。如今一家人搬进新居,生活条件极大改善。
“新房子啥都好,水、电、有线电视等齐得很,公路就在门口。想去县城买个啥,班车随时都有。去安康的班车也开通了,就在离家200米处,在西安上学的孩子回家方便多了。”老卢说,这个春节,他把兄弟家人都邀请到新家,一起过了一个热闹年。
卢从明的新居宽敞明亮,客厅、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小区外不远处还配套建设了广场、卫生室、公厕、垃圾处理站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
“最主要是孩子开心了,他们学习环境好了,我们这做父母的才不会怪自己不中用。”说起这两个孩子,老卢的双眼湿润了。“再苦不能苦孩子,开年了我准备去县上找份工作,顺便照看在县城上高中的老二,他妈准备在集镇安置点的社区工厂找份工作,方便照顾家中老人”。
说到卢从明妻子想去工作的这家社区工厂,是去年9月份镇党委、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一家服饰公司。这家公司自入驻镇移民搬迁小区以来,利用小区现有的房屋资源,改建社区工厂1200余平方米,分设制衣、裁剪车间,绣花房、压衬辅料车间,烫锁扣及包装车间等,安装电脑平缝机、断布机、蒸汽试烫台等加工设备60余套,可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公司实行按件记工,多劳多得,最低平均就业工资月收入1800元以上,这有效解决了安置点及周边住户的就业问题,为搬迁户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条件。
作为一名扶贫干部,听着这些脱贫故事,看着眼前这些变化,心里既温暖又自豪。老卢成功脱贫只是我省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截至2018年12月底,我省易地搬迁已竣工27.52万套,入住24.65万户,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完成投资9.42亿元,累计帮扶45.12万人。建设社区工厂和扶贫车间425个,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8.8万人。2018年全省有104.5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2%左右,23个贫困县各项指标均达到退出标准,有望摘帽。2019年,我省将力争所有贫困县实现总体脱贫。
回到工作岗位上的我,信心和干劲儿更足了,2019年,向着美好生活,我们携手再出发!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