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19 > 回乡见闻

聚焦农村老年人养老

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范国仓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9-03-04 15:12

每逢佳节倍思亲,也是在外的游子回家团圆的时节。回家喝家乡的水,回家吃家乡饭,细数在家时的快乐,使人们充满遐想和期待。

己亥年正月初一急匆匆踏上回乡归程,见妈妈、会亲友,祭祖、上坟,最让我揪心挂念的还是因病卧床年逾9旬的妈妈。当见到朝思暮想的妈妈,看到她老人家尽管遭遇4年多病榻折磨,似乎少了以往开朗的笑容,但从妈妈神情里依然流露着的坚毅,呈现出老人家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一时间,在妈妈的房间里,我们心相拥、爱聚汇,全家人都争相把一年里的喜悦成果与妈妈分享,其乐融融。在感激姐姐哥哥们精心呵护妈妈的同时,我就主动承担起春节假期守护妈妈的任务。从陪伴妈妈的几天里,无论是海阔天空、家长里短,还是茶余饭后现实生活,看到妈妈受患病卧床折磨,关注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不时闪现在眼前,一次次撞击着我的神经。

我的家乡凤翔,古称雍,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是华夏九州之一,历史文化名城。据不完全了解,全县现有老年人口6万多,其中农村老年人口近5万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80%以上。在农村老年人中,与子女同住的近3万人,空巢独居老人达2万人。农村老人和城市老人一样都是为共和国建设作出贡献、付出青春岁月的,但实际上他们的老年近况实在是令人担忧。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前,由于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乡村布局分散,老年人数逐年增多,加之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养老问题,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养老境遇尴尬。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老年人劳动负担重。大多数农村老人除农活、家务外,还利用闲暇时间做些小活。尤其是空巢、留守老人不但承担外出打工子女土地的耕种,还要照顾孙子们的衣食住行,劳动生活负担比较重。二是农村老年人供养水平低。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自己通过劳动可获得低微的收入,日子勉强运转。但部分无劳动能力,子女又无能力供养的老人,经常连最低的生活也得不到保障,部分老人只能依靠政府救济生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对于一个农村老人勉强能够基本生存,如果有慢性病,问题就大了。三是农村生活料理困难。无论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同住的丧偶老人,日常生活主要靠自己打理;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相互还能照应,但遇到一方有病另一方就很无奈。甚至有的老人怕去世了无人知晓,以邻里的每天来家探望度日。四是农村精神慰藉匮乏。大多数子女赡养老人只注重物质赡养,觉得吃饱穿暖就行,逢年过节改善一下饮食生活、穿一件新衣就是让老人享福,缺乏精神赡养意识。丧偶或离异的老年人会更加感到孤独寂寞,“悲情黄昏”、“孤独黄昏”现象严重。五是农村医疗条件差。虽然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但老年人大部分得的是慢性病,治疗起来时间长、花钱多、见效却慢,且大部分不属于报销范围。限于经济条件,大多老年人生病就是硬扛,要不就去村卫生室买点便宜药将就治疗。六是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大多数农村没有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场地,有场地的设施也只限于一副象棋,一台电视。平日,农村老年人只能几个人聚在一起家长里短,听听广播,看看电视,下下象棋,晒晒太阳,文化生活单一、枯燥。

家乡凤翔,近年来在当地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奋斗下,各项事业取得翻天覆地变化,但依然距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很大差距。结合反思家乡的老年人养老问题,造成目前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原因固然很多,但自己通过几天的了解交流,梳理归纳后总结大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村家庭经济拮据。子女家庭收入不高,自己生活困难,难以承受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的双重压力。二是农村子女道德滑坡。子女多的家庭往往将履行赡养义务与家产分割相联系,强调“多分多赡养,少分少赡养,不分不赡养”,互相扯皮,推卸责任,对老人实行“轮班坐庄”,短期勉强凑合还行,时间一长就出现问题,有“三个和尚没水吃”现象。三是农村空巢家庭严重。青壮年长年外出打工,老人赡养出现真空。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县每年约有6万多青年外出打工,使农村出现诸多的“空巢家庭”、“留守家庭”,客观上使农村老年人背负一定的劳动生存负担,更没有条件得到家庭的照顾。四是农村赡养老人文化受到冲击。一些年轻人崇尚金钱至上、贪图个人享受,丢弃了尊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忘记了法定的赡养义务,甚至把老人当成“包袱”和“拖累”,不愿和老年人在一起生活,疏远、冷漠、歧视老年人。五是农村养老服务停滞不前。由于受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指标制约,众多农村老人的住养服务、文体活动、康复保健等养老服务设施缺失,已经严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实际需求。六是农村维权意识淡薄。受传统观念和文化程度的影响,许多农村老年人赡养权受到侵害后,大多碍于情面,怕家丑外扬,怕丢人现眼,担心打官司会加深双方的矛盾和裂痕,让别人看笑话,于是哪怕出去拾荒乞讨,“打掉牙往肚里咽”,也不愿意诉讼维权,形成恶性循环,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不良风气。

综上所述,农村养老问题,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是当前诸多农村社会矛盾中的突出问题,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事关民心人心所向。每个人都会老去,老人的今天,就是年轻人的明天。关注重视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注明天的自己。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加速,做好农村老年人养老意义重大。重视城市老年人养老,绝不能落下农村老人。家家都有老人,每个人都会老去,农村老年人境地绝不能被忽视遗忘。呼吁各级政府要把有效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把农村养老工作,特别是农村老人养老工作同新农村建设工作一起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要作为各级政府一项硬指标抓紧抓好,最好能将农村老人养老工作列为县乡村目标责任考核指标考核评定,农村老年人和城市老年人都是为共和国建设发展出过力、流过汗的功臣,理应受到尊重。

习近平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提醒告诉我们,不能在小康路上有农村老乡掉队。关注重视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是党和政府责任,更离不开全社会担当作为。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