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19 > 回乡见闻

多彩文化活动让乡村年味更浓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孟庆明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9-02-25 15:29

石匣口村,是长安区细柳街办所辖的一个普通的乡村。大年初三这天,我和爱人带着孩子来到村子里舅舅家拜年,感受到了多彩的文化生活给乡村带来的浓浓的喜庆氛围,还有洋溢在乡亲们脸上幸福的笑容。

一进村口,就看到广场上一排排健身设施前,几个老人和孩子在做运动。往年一进村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就不绝于耳,今年少了一点鞭炮的喧嚣,村子里安静了许多。硬化的水泥道路两旁 “垃圾不落地,建设美丽乡村”、“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过绿色低碳年”的宣传标语煞是显眼。

舅舅早早守在家门口迎接我们,我看到大门口手写的对联字体苍劲有力、内容也很时尚。我问舅舅这是咱自己写的吗?舅舅高兴地告诉我:“这可是书法家写的。字体好、内容好、有年味儿,贴上家里显得喜庆!”原来,这是头几天“西安年·最中国”西安市文联“书书福福”过大年暨2019年长安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时,来自市区的书法家现场免费为村民们书写的,春联都是新创作的,内容紧跟时代脉搏,紧贴农村实际,现场就送了300多幅。

说话间,大表哥从外面回来了。我知道他是个麻将迷,天天粘在麻将桌前,就调侃他说又去打牌了。“哪有时间打牌?不打牌时间还不够用呢。刚去村农家书屋里学习冬季花草种植去了,里面书可多了。”大表哥告诉我说,早就不打牌了,去年在村里的观光农场找了个活,专门负责花木管理。“知识不够用了,也要充电呢,有空我就到农家书屋里查资料、找信息,生活也充实了,对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从和大表哥的聊天中我还了解到,目前好多村子都建立了农家书屋,图书琳琅满目,电脑、电视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享受文化大餐已经成为乡亲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舅妈一边忙着招呼我们,一边忙着操办饭菜。桌子上收音机里传出的秦腔铿锵有力,舅妈时而不时跟着唱上两声。舅舅告诉我们,你舅妈现在可是大忙人,自从村里建起文化广场,舅妈忙完家里就去广场,学会了健身舞、功夫扇。现在,她已经成为村里的文艺骨干,还带着姐妹们一起参加了街道广场舞大赛。一到晚上,大家就会从四面八方涌来,跳舞、唱戏、健身,激情四溢。听到我们在说她,舅妈满脸笑容地说:“现在每天晚上聚在一起跳跳舞、唱唱戏,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大家可高兴了,浑身透着舒坦。”

在我们吃完午饭正要离开舅舅家的时候,碰上村子里的自娱班正赶着去广场演出,看到大家脸上的喜庆劲,真心替他们高兴。我在想,舅舅一家不正是现代农村人生活的缩影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终日辛苦劳作的农民带去了欢乐,也将部分人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中拉了出来,让他们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