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叔的新房子
省卫生健康委 文 动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9-02-25 14:38
我的家乡在秦岭北麓,是凭借西安鼓乐荣获“2018-2020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的周至县集贤村。尽管是那么熟悉,但是越到年关,回乡的心情越发激动。我对朋友说,过年不回乡,年过的好像就没有灵魂。
大年三十下午,拉着父亲,携妻带女,驱车回家。路上,父亲告诉我,四叔新房的炕盘好了,已经入住。祭拜完祖先,首先来到四叔家,混凝土浇筑的小平房,虽没有左邻右舍的楼房气派,站在那里却是不卑不亢,像个短小精干的汉子。只见门脸上贴着大红色的春联,上联是“建房全靠众人帮”,下联是“安居不忘共产党”,横批:“国泰民安”。我问父亲:“四叔可写不出这样的对联啊,这是你的意思吧……”
说话间,四叔一颠一拐走了出来,一脸笑容地把我们领进新房。在新房里,我上下打量:约60余平米的房子,被分割为客厅、卧室、卫生间、厨房几个部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一边问东问西,一边不时回想盖房子的经过。因为当年家里很穷,四叔又老实巴交,未能婚配,至今仍然单身,生活过的拮据。近几年,两邻新盖楼房,原本共用的山墙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加上秋雨绵绵,他的老房子越来越潮湿。前沿墙靠木桩支撑,后沿墙局部破损,东墙裂缝越来越大,西墙墙皮不断脱落,后院的厨房半截坍塌。因此,四叔也常常念叨,要盖新房子。可是,年轻时凭着老实肯干,生活倒是还过得去,现在腿患疾病,失去了部分劳动能力,自己并没有积攒多少钱去盖房。他的住房问题,成了父亲及我们全家人最大的心事。虽有帮衬之心,仅盖一个普通的平房也得近10万元开支。因为种种原因,帮助四叔盖房的计划一拖再拖,看着四叔住的危房,父亲的心事渐渐拖成了心病。
一筹莫展之际,镇、村领导入户走访时宣传说,国家帮助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无偿补助一定经费。父亲一合计,决定向村、镇申请,再筹集一部分钱帮助四叔。各级领导非常积极热情,镇、村干部一方面细心地指导做好各项表格填报,一方面出谋划策设计房屋;亲戚邻居们也为四叔盖房献言献策、出人出力。终于,拆旧建新,历时半年,房子竣工。经过审核验收,国家先后下拨补助经费共计5万元,解决了大部分经费来源。
住进新房子,四叔很高兴。我逗他:“过年住新房,咋不见穿新衣服,新衣服置办好了没有?”他指着柜子说:“镇上给发了”,边说着打开包袱。“你看,还是毛领子!还给我发了被子、电褥子!”我惊讶了:“国家帮你把房盖了,还给你发这么多东西啊。”他说,“国家好的很,月月还给我四五百元呢,我自己再干点啥,越来越好咧。”盖房期间,我回家很多趟,每次都去看看,这个情况我却不大清楚。我问父亲,父亲说:“你四爸一个腿不方便,年龄也大了,镇上给办了低保户,以后你们也就不用太操心了。”
再看看村子,这几年的变化更大。道路全部实现了水泥硬化,自来水通达家家户户,厕所改造得整洁卫生,生活垃圾有人上门收集。乡亲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农闲时节广场舞跳的更加热闹,大多数邻居拥有了小汽车,家里接入了网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网络把自产的水果销往外地。街道上更是繁华热闹,什么钓具店、孕婴店、美容店、便利店这些城里的业态,老潼关肉夹馍、重庆纸包鱼、串串火锅等外地美食店也多起来了,装修也愈加考究,村里的驾校办的更是红红火火……
乡亲们还在热议西安高新区托管全镇的事情。有人欣喜,可以获得一笔征地赔偿款了。有人兴奋,如果园区入驻“高大上”的企业,能给村子发展注入强心剂。有人不安,以后无地可种,园区不安排或者没有合适的就业岗位,靠什么生活呢?有人哀叹,如果拆掉民房,集中安置把原先村组打乱了,“打社火”“吹鼓乐”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怕是真要遗失了。有人担心,分的住房楼层高,老了上不去咋办?有人忧愁,大拆大建之后,“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还能实现吗?
我想,大家不管是高兴,还是忧愁,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家乡浓浓的热爱。如果在高新区创新示范引领、产业辐射带动的作用下,让村子里像四叔这样,已经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低保户贫困户和其他乡亲一道,搭上高新区高速发展的列车,并且有机会在蓝图规划中建言献策,在建设治理中添砖加瓦,一定能够缩短“磨合期”,形成“大合唱”,书写出美好的“新篇章”!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