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19 > 回乡见闻

由“借孙子”想到的……

陕西财政科学政策研究所 赵彩虹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8-03-26 15:14

每年春节回乡也就短短的几天,但是几天内的所见所闻,能从各个角度折射出一个地方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对我这个回乡的人来说,也是一种有趣的体验。借孙子,是我听来的一个真实故事。戊戌年正月初六,小妹一家来走亲戚。在忙碌了一阵,收拾好一桌丰盛的午餐之后,家宴正式开始了。在酒席之间,说起了各自遇到的趣闻轶事。小妹讲起了这个借孙子的故事。大年初二,小妹的亲家老公公过生日,一家老小和亲朋好友在县城的一家餐厅聚餐,宴席之丰富自不必说。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今天,老百姓虽然对政府对社会有各种各样的不满意,但生活却过得越来越滋润,隔三差五地打个牙祭

已不算什么。逢年过节或者家里遇到喜事,到城里的饭馆里包几桌酒席,既体面,又省事,再也不用请党家、请厨师、借家具,在自己家里准备酒席。自己准备虽然能省几个钱,但费事、费力、还欠人情,万一再发生个食品安全事故,就会得不偿失。在老家,给老人过寿,就是从老人六十一岁开始的每个本命年过生日。它和平常所说的过生日,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过寿比过生日隆重,要下帖请亲朋好友来,规模比较大,礼节比较多。给老人过寿其中重要的内容是晚辈给寿星磕头拜寿,寿星给晚辈发红包。这是寿礼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潮。磕完头、发完红包,酒席就开始了。小妹这边的酒席刚开始,就有两个陌生人过来,正重其事地说“姑舅,我们也是在这里给老人过寿的,由于没有孙辈,寿礼显得冷清了点,看着你们那么热闹,我们很是羡慕。这不就过来,和你们商量,把你们的孙子借给两个,给我们老人磕个头,拜个寿,也让我们的老寿星高兴高兴!”在这里“姑舅”一词,在家乡是指年龄相仿的陌生人之间的称呼,相当于“大哥大姐”,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姑舅。在征得大人们的同意后,几个年龄小些的孙辈孩子,过去拜寿,回来时每人手里捧着个红包。孩子们那个高兴劲自不必说,一个个盘算着怎么花这笔意外之财呢!

听了这个拜寿的故事,当时觉得有点意思。大凡人与人之间有借钱借东西借劳力的,没有听过借孙子的。过后想想,还有点耐人寻味。不得不多想一步,有了稍微深入一些的思考:

首先,老百姓分享到了改革的成果,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可以看出,那家人晚辈对老人的孝顺。大过年的,给老人过寿,还想方设法,讨老人高兴。

其次,相对适龄儿童减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0-14岁儿童占比下降,少儿抚养比逐年下降,而老人的抚养比逐年增加。人口结构的变化意味着老龄人口不断增长,从而限制劳动力规模,增加医疗保障成本,并加重年轻人赡养老人的负担。更为严重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城乡、区域间的不平衡。从城乡差异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城乡倒置的趋势,也就是说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从区域差异看,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东部地区逐渐放缓,西部地区不断加速的态势,而西部劳动力向东流动,也加剧了这一态势。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