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19 > 回乡见闻

思乡 回乡

省政府办公厅 康 岚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8-03-26 14:33

过年回家,家是一个令人心生温暖的地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老家和故乡,是我们一年一度咏唱的主题。中国人自古安土重迁,有着浓郁的乡土情结。不管离家多远、多久,人们都愿意经常到老家去走一走、看一看。我的家乡在定边县,自古就有“东接榆延,西通甘凉,南邻环庆,北枕沙漠,土广边长,三秦要塞”之说。是陕西的西北门户、榆林市的西大门。

一路向北,伴随车辆飞逝,繁华的渐退,广袤的黄土高原将其原貌彰显。不同于城市的高楼林立,灯火辉煌,黄土高原以其独特的厚重庄严,滋养孕育着扎根黄土的人民。时值今日,

黄土高原不再是以往漫天黄沙、干旱缺水、经济匮乏的姿态,响应着绿色发展的号召,封山禁牧、退耕还林,黄土地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以新兴的态势展现给世人,黄土高原是何等蓬勃大气。

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发展理念的提出,经济结构的日益调整,能源资源利用开发工艺效率的提升,作为西气东输的重要起点,充分结合了以石油煤炭传统能源为代表、风电光电等新型能源为辅助,逐渐形成一套以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链。县域之内不再以农耕游牧的单一面貌展示,黄土沟壑纵横间树立起了采油机和风电站无一不诉说着今日黄土地的辉煌,黄土将它所孕育的一切都馈赠给世代耕作于黄土的人民。

扶贫效果显著。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以精准扶贫为主线,按“五个一批”工作要求,县乡镇政府结合实际,重点突破,补齐短板。充分利用农村农业的现有资源,结合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打造马铃薯种植基地和荞麦示范基地,并相应的举办马铃薯文化节和百万亩荞麦花海旅游美食月等文化旅游项目,不仅为农业农产品提供销路,更提供更多的产业项目,使得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是心里想出来的,嘴上说出来的,而是从生活中体会出来的,从脸上看出来的。

乡村逐渐振兴。节前,微博上有一组有趣的照片:乡村的水泥路上,一位抗着锄头的农村大姐,娴熟地骑着平衡车回家。不少网友留言感叹:“这么潮?还是我想象中的农村吗?”这位骑平衡车的大姐,虽然在农村还是特例,但足以颠覆自己对于农村固有的印象。窥斑见豹,看似只是农村大姐生活细节的小小改变,实则体现出农村居民观念的时代变迁。乡村道路贯通的不只是四通八达,更是驻守在乡村人民追随时代与时俱进的途径,为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了便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在城市中我们都习以为常,但带给乡村的却是日新月异翻天覆地。从低矮简陋的危房到干净整洁的村舍,从医疗设施简单的卫生室到设备健全的卫生所,从教育匮乏、条件艰苦的村级小学到教育资源丰富的联合学校。几乎所有民生所关心的问题,在乡村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都看到了成效,这些成效并不是数据统计出来,也不是文字体现出来,而是实实在在的看出来,从人民满意的态度中体现出来。现在的乡村不再只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更多的年轻人也更愿意回到乡村,为建设乡村出力。乡村,未来可期。

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新的担当,要求我们有新作为。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忘初心,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我们,都应该多回故乡走一走。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