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的“三忧三盼”
省国土资源厅 杨树勋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8-03-26 14:24
我的老家周至县位于秦岭脚下,黑河水边,因四季分明,旱涝保收,故谓“金周至”。
春节前,父母打电话说家里早早蒸好了年馍,备好了蒸碗,让我今年一定带着妻子女儿回老家过年,说我有七年没在老家过年了。刚从南疆部队复转回来的我赶紧答应下来。
在老家这几天,我踏着乡村小路上未消的残雪去临近的长辈亲戚家拜年。只见村边的猕猴桃架下堆着一堆堆发酵的肥料,桃树李树上留有新剪掉的枝叶的痕迹;村里几乎家家都是二层小楼,户户门口挂着大红的灯笼,不少家门前还停有小轿车。
在和亲朋好友的聊天中,我清晰地感觉到随着党和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后,大家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乡亲
们心中还有“三忧三盼”。
一是忧市场变化快,盼得到更多支持和指导。周至县很多农户靠种植猕猴桃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近几年,随着猕猴桃储存条件改善和技术提升,新鲜的果子可以储存到腊月,同时可以加工成猕猴桃片、猕猴桃汁等对外销售。但是市场并不是对每种猕猴桃都青睐,新品种价格高且供不应求,老品种赔钱卖也没人要的情况给大家上了一堂严厉的市场经济课。近年来,周至的猕猴桃也不再是“一地独大”,而是在和许多地方的县市在搞市场竞争,嗅觉灵敏的客商随时会被别的市县“撬走”。因此,大家盼望有关部门和专家及时发布年度市场情况分析预告,勤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种植,同时盼望加大对新品种的宣传力度,加大对本地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形成一条龙的加工体系和周至特色品牌,铸就一条能抗市场经济风浪的大船。
在饭桌上,我的外甥得到了大家的表扬,小伙子去年在朋友圈里卖出去了近六千元的猕猴桃,虽说金额不算多,但是让大家感到很新奇,也感受到了新销售模式的潜在力量。
二是忧收入忽高忽低,盼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几年前,很多乡亲都曾经去新疆摘过棉花,苦上两个月,手快的能带回来近万元,但现在新疆不需要人工摘花了。有泥瓦匠技术的,去建筑工地干上一年,也能带回来几万元,但是现在活不多了。随着年龄增长,考虑到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好多人都不愿意独自一人长期在外打工,说:“外面一个月挣三四千元不如家门口的两千香”。但是,在县里并没有这么多适合乡党们就业的岗位,大家期盼社会能多提供一些就业岗位,吸引人们回家创业和就业,尤其一些独生子女家庭,老人们迫切需要子女留在身边,自己有个头痛脑热的,能有亲人在身边照顾。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乡亲们还盼望政府能针对新岗位、新工种,免费进行技能培训,提升再就业水平,让大家有能力“接上活”。
我的一位小学同学家里有两个孩子,他以前常年在外打工,农忙时才回来,但发现孩子跟他越来越不亲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根本不愿意接他的电话。他十分为难,出去吧,家里顾不了;回来吧,找不到合适的事情干。他的苦恼是很多人的苦恼。
三是忧年味无传承,盼农村特色文化旺起来。以前在农村过年,每条街上从初一就开始敲锣打鼓相互比声音大小,你们村子跑竹马,我们村子唱大戏,小孩子们跑着拜年赚压岁钱。现在有线电视、网络已进入农村,大家在享受现代文化的同时,村中文化活动反倒没落了许多,感觉电视一关,年味能跟着消失一大半,许多活动没了,大家就是吃吃喝喝,感觉过年“没意思”。乡亲们盼望能多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内容,用优良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覆盖农村、凝聚人心、凝聚力量,让大家共同享受乡村新生活。
短短几天眨眼就过去了,我带着妻女返程时,站在村口,再次回望熟悉的村庄,我不由得感慨万千。相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乡亲们的所思所盼一定会早日实现,家乡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