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19 > 回乡见闻

客运车辆播放视频应提高品位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黎 峰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8-03-09 09:31

春节假期,出行坐高铁、坐长途大巴。进出站的安全检查和大巴车沿途的安全巡检都非常严格。出行安全有保障,也有较好的客运服务,体会到了出行的快捷方便。在客运车辆上,为丰富乘客的文化生活,车载屏幕也一直在播放视频。但略感遗憾的是,这些视频内容却有些差强人意,真实存在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西安始发的高铁上,屏幕里反复播放着“驼小明”的文明乘车的宣传片,还有一部描写盲人足球的励志短片,全程近就这两个短片反复播放。好在高铁上声音较低,看过一遍可以选择不听不看。而长途大巴却让人有些无奈了。车内接连播放着某笑星主演的抗日片《举起手来》、早期的港战片和山寨文艺晚会。约摸在三四年前,我就在长途大巴上看过这些视频节目。

没想到,事隔几年,又要再一次“欣赏”当年曾经看过的电影录像和一些扮相花哨、内容俗气、吵吵闹闹、乱七八糟的文艺演出。这里面有些视频内容,用“哗众取宠”、“荒诞不经”、“低俗无聊”来形容也并不为过。视频的声音喧嚣着整个车厢,我忍无可忍,只好请司机师傅把声音调小些。观察周围的乘客,闭目不看者有之,边看边埋怨者亦有之。中途询问司机,说是班车上这些视频,是由运输公司固定配置的,他们也没得选择。

长途客运车辆上播放视频,本是想让乘客放松解闷,但格调不高的视频,却是在给乘客添堵。我不知道运输公司选择这些视频,是因为版权费用问题而选用了免费的;还是因为选择者认为客运车上的视频就是要搞怪耍笑,以娱乐乘客;或者是某些制作方出于其他目的主动将这些视频送来推广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迫切需要对这些文化生活进行有效的引领和监管。为此,笔者建议:

一是客运公司要把好车载视频内容的选择关。要顺应人民群众求新、求深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选择“三精”视频(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自觉做到倡导“三讲”(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三俗”(庸俗、低俗、媚俗)。特别是要认识到,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出行方式的改变,现在乘坐客运车辆的人素质越来越高,都渴求更加丰富、高质量的文化艺术产品,希望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不能想当然以为放视频就是让乘客逗乐傻笑、打发时间。应该在视频的挑选费点心思,保证内容健康向上、喜闻乐见、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切实为出行群众选好优质精神食粮。

二是相关方面应免费向客运车辆提供好的影视节目。客运车辆的车载视频,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宣传文化主管部门应该把客运车辆播放的视频节目列入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像支持“送戏下乡”、“一元剧场”等工程项目一样,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把优秀的视频节目“送”到车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机构和影视制作公司也应发挥应有的社会责任,免费或者优惠提供优质的影视节目给客运车辆,这本身也是对自身的宣传。

三是应像抓安全管理一样抓好客运车辆播放视频的内容监管。现在无论是高铁动车,还是长途大巴、短线旅游车,包括城市内的公交车,都具备了播放视频的功能。出于少花钱、不花钱的心理,难免会在视频内容的选择上只顾眼前经济考量,忽视社会效益。政府主管部门应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客运车辆的视频播放作为阵地来建设和管理,积极发挥“扫黄打非”工作机构、新闻出版广电管理部门、各级文化执法大队的作用,加强对客运车辆播放视频内容的检查和管理,把那些低俗下流的,虽然无害却格调不高的及时剔除出去,为人民群众营造健康有序的文化环境。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