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觉“调门高,落实差”现象
省政府办公厅 仝海平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8-03-09 09:21
一片狼藉
我在机关负责党内纪律检查工作,春节回老家,特别关注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以往,回宝鸡市看望父母都是住一两天,来去匆匆。今年,发生租地毁田事情,就多问了几句。一位村民说,前一阶段,一名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对村组说,有一个政府工程要占金陵河边一百多亩地,是招商引资项目,手续正在办,先以租代征。随后,用分别谈话的方式,按照每亩地1200元的价格,组织村民小组两委主要负责人和6名村民代表签订了租地合同。村民不同意,开发商就在夜里9点多调用2台旋耕机“跑马圈地”,毁了十几亩水浇地,圈占了百十亩土地。村民自发举行“土地保卫战”,扣下旋耕机,昼夜
值班,双方发微信、上网络,“对抗”了好一阵子。现在,地里仍是一片狼藉。
再一深谈,在刚结束的全国农村土地确权过程中,当地村民不知道国家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模式,“确权”是全国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基础上,再确定承包权30年,保持75年的承包权不变。确权的结果是,土地承包权落在集体名下。农户事实上仍在承包种地,却没有“名份”,许多村民对土地失去了归属感。
一名退休的基层干部说,发生这样的事,其实也很正常。一些基层领导向上表态时调门很高,遇谁都是坚决落实,实际工作中却是各吹各的调。土地确权时,承包权重新回归集体名下,是一些人打的“小九九”,留的“自留地”。八里村地处城乡结合部,土地价值高、升值快、利益大。近年来其中一个村民小组土地减少了三分之一、140多亩,这些土地变成什么性质,收益是多少,村民不清楚。许多村农都说,现在土地越来越少,人心越来越散。
一名基层干部说,一些地方部门功夫做在嘴上、成绩出在材料里,领导乐于当“二传手”,中央开一个会,对应开一个会;中央下发一个文件,配套下发一个文件。以安排部署代替工作任务落实,以点上的特点代替面上的成绩,到基层检查,走得是“经典路线”,见的是安排好的人,听的是编排好的“台词”。群众戏称:“大伙演,领导看。”“典型经验离老百姓很远。”这次出现因租地而发生毁田上访的事,根本原因就是中省下大力气投入人力、资金、资源部署的一些工作任务,到基层变形走样,在老百姓身上出现“飘移”,中央政策和老百姓生活“两张皮”,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埋下的不稳定隐患。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