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见闻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杨松权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7-03-08 11:18
2017年春节,我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老家扶风县太白乡的老家过年。
大年初一,天公不作美,阴天且降温。妻子提出去附近的法门寺转转,顺便可以上香祈福,图个好彩头。等到给长辈们拜过年、接受门子里的小辈们拜年、给他们发红包、与邻里发小见面、寒暄等一切安顿停当,已是中午时分。匆匆吃过午饭,我们一家就驱车前往法门寺。
沿着新扩建的天(天度)降(降帐)公路北上,在召公镇转上关中旅游环线,大概10公里的路程,一溜烟的柏油马路,车子很快就到了法门镇地界。透过雾气,法门寺那高大的双手合掬状标志性建筑越过村庄上空隐隐显现出来。到了法门寺镇的入口地方,临时路障和两名交警拦住了去路,我的第一反应是,大年初一游客很多,这是在疏导交通,旁边一张桌子上写着的“劝返”字样佐证了我的判断。但此处是途经法门寺去县城的必经之路,与法门寺还有近4公里的路程,实在不想弃车步行,就沿旅游环线向北继续绕行,希望在旅游环线路上找到距离法门寺更近的地方再弃车,好在熟悉,又行走了约10分钟左右,我们遇到了招揽停车的村民,索性交上20元钱,按照村民示意,把车停放在了路边的农田里,但是此处距离法门寺仍然大约有3公里的路程。
跟着稀稀拉拉的人流越过坑坑哇哇的田间小道,终于在40多分钟之后,我们来到了法门寺广场。广场的境况与2年前来此见到的情况没有多少大变化,只是广场中间安装了用钢管临时搭建的回字形进出通道,估计是为了限制参观客人高峰之用。周围的建筑还是那些老旧的,没有多少新建的。广场的地砖还是多年前的模样,感觉有些破损和残旧。可能已是下午的原因,广场上的游人并不是熙熙攘攘,但还是络绎不绝。广场向南的马路两边,全是小吃摊,彩色帐篷与灰色雾气中的人流在攒动,就显得比广场这边要热闹得多。
在广场中间新设置的法门寺入口处一问,才得知多年实行的大年初一免费游览法门寺的习惯被打破了,今年进寺一律要交费,金额按照平时门票120元的一半收取。由于与设想的大年初一免费之间产生的落差,妻女之间也为要不要进去参观产生了分歧。由于我对参观法门寺没有兴趣,最后我提出让妻子带着孩子进去参观和上香,我可以等取消车辆限行后,去把车提前开过来。有了此理由,妻女只好搭伴同去,我则在广场周围乐悠悠地闲转起来。
离开广场拾级而下,沿着向南的马路,我进入到了还算热闹的美阳主街道上,这里有各种西府小吃:臊子面、肉夹馍、擀面皮、烧醪糟、炒凉粉、厚锅盔、鹿糕馍等等,绕过一个个游人游客,走过一家家小摊,花红灯黄,粉白柳绿,有一丝回到少年时代赴乡镇赶集的意味。
可能是天寒人冷,实在禁不住小吃的诱惑,我在一家客人不算太多的小店长条凳上坐了下来,要了一碗擀面皮、一碗烧醪糟打发时间,顺便与店家闲聊起来。知道了这家店的男主人姓郭,50岁左右,就是美阳镇人,家有五口人,上有老母,下有一双儿女,平时就在此以卖擀面皮和烧醪糟为生。今日赶上年节,为了多些收入,除此小店以外,还在街道的那头支了个帐篷又开了一个小吃摊。他和十三四岁的女儿在此经营,妻子和大一点的儿子在那边的帐篷里经营。我问他生意怎么样,他说还凑合,一年下来能收入个10多万元,养家没有问题。但是今年春节生意明显没有往年好,游客少了很多。我问为什么,他说可能是法门寺大年初一收门票的缘故吧,往年大年初一游法门寺都免费,人山人海,那才叫人多,今年连去年的一半人数都没有。我就问那为什么还要实行车辆管制,离得好远就不让车走了?他说不知道政府怎么想的,往年游人那么多但是车子照样让通过,可能是上头有要求吧。我又问,一般的香客来烧香,又不游览参观,也收门票?他说,往年不收的,今年是有点离谱,为此出现过寺里的僧人曾聚在门外闹事的事情,但是,该咋办还咋办,没法。
离开小店,我在美阳街道的村落深处走了一下,曾经为大兴土木而拆迁的痕迹还在,距离主街道200米的一条小巷里,曾就修建的一排门面房已经是破旧不堪,有些门面房间里甚至长了草,看样子是废弃很久了,距离不远,有两个满满当当的垃圾箱,一些垃圾甚至落在了外边。我这才有点明白,难怪经营户把小摊摆在了主街道两旁,感情是此处集中经营的地方已经不能使用。
真有点疑惑的是,法门寺在外名声很大,从重修法门寺到今天已经数十年了,为什么周围的环境还是那么差?法门寺作为旅游经济的一个品牌,到底给周围老百姓带来了什么益处?
天色已晚,寒气来袭,此时车辆限行已经解除,我急忙向数公里外的车子飞奔而去。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