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农村建设环保问题的思考
省交通运输厅 马军科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7-03-08 10:56
大年初一,我们一家人驱车前往位于深山里的一位亲戚家看望年迈的两位长辈。上一次来到这里已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变化还真不小,以往的泥泞山路变成了水泥路,山间的村落民居大多都搬到了离山口不远的平地,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替代了原来老旧破败的泥胚房,我特别注意到,乡间小路旁还装上了路灯,从亲戚的口中我还了解到他们现在也已经通上了自来水,走山路挑水的日子已成为了历史。
吃完午饭后,我特地到山村里转了一圈,感受山间的美景。正当我为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感慨不已时,一股刺鼻气味打断了我的思绪,转过一个小山头,一片山坡林地里,几位村民正在焚烧白色垃圾。这时我才发现这一片小山坡俨然成了一个小型垃圾坑,被各种塑料袋、包装盒以及生活垃圾占据了这里,和周围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我上前和焚烧垃圾的几位老乡攀谈起来,从他们口中得知,村子里没有专门的垃圾集中处理设施,村民们也没有垃圾分类回收的概念,以往没有白色垃圾的时候,大家自发的找一个天然的坑,生活垃圾填埋到坑里就行,现在路通了,来山里观光旅游、走亲访友的多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白色垃圾也多了起来,没办法,只能通过焚烧的方式来处理。
离开山村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接下来的几天我陆续去了几家农村亲戚家里,特意对村里的环境进行了观察,情况大都相仿,平坦的水泥路旁,白色垃圾处处可见,有的村子有垃圾回收台,但大多也都是摆设,焚烧的痕迹格外清晰。
我不禁思考,现如今,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但同时,像白色污染这种问题也随之而来,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村民观念意识没有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同步改变,对垃圾如何分类回收、处理没有认识,基层行政单位的教育引导、宣传等工作也没有跟上;二是基层设施建设滞后,据了解,农村垃圾的处理必须经过村、镇(乡)、县的收集网络才能有效分类处理,程序繁杂,周期长,而且目前大部分农村还不具备条件户建垃圾池、村设垃圾回收点;三是垃圾处理量大成本高,垃圾场占用土地,再加上垃圾运输费和填埋处理费也是摆在各级组织面前的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要改善目前这一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村民的教育引导以及垃圾分类回收、环保理念的宣传,使村民树立环保意识;二是建立完善农村垃圾回收机制,可降解的生活垃圾可以在本村建设垃圾填埋点,就地消化,白色垃圾等不可降解的部分,可以村镇为单位统一回收集中处理;三是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可按照县级政府监督指导,镇、村组织实施,村民联合自治,合作社常年运行的管理模式对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四是建议有关部门探索健全垃圾处理运行机制和提供经费保障。
我在此呼吁,我们要倡导垃圾的环保处理方法,这不仅是对农村、对整个环境、对大家的身体有好处,同时也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以及整个世界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