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鳏寡老人的法律服务
来源: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6-03-11 09:41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一曲常回家看看,牵动着多少游子思亲的情节,也唱出了多少父母对儿女的心声。在春晚主持人煽情的解说词中,伴着欢快的春节序曲,我也踏上了归程,去看望年近八旬的老母亲。
我家在兴平市城里的一条老巷子,如今的巷子早已被巷口现代时尚的快捷酒店、小型超市、快餐店掩护的不易找到了,那个以前还小有名气的巷子牌也从过去的醒目炸眼变的沉默不语了。这条老巷子有太多太多的儿时记忆,也有着许多老住户们的相互牵挂,想起来总能让人感到暖暖的。春节时,家家户户门口的大红灯笼、红对联,让人感到了浓浓的年味。孩子们从口袋里摸个炮仗,对着了火,时不时地“啪啪”响,让人心里觉得喜气,“吱儿--啪”穿天猴的哨声更让人心里痒痒的,想当年我也是那群俏皮鬼一员。
巷子里都是些老住户,老人大都在七八十岁,因为都是看着我长大的,每次回去,我都会象走亲戚一样,挨家挨户去串门,与老叔、老姨们拉拉家常、嘘寒问暖。每到一家他们都会兴奋地絮叨着过去的事、回忆着去年的今天。每年都会从串门拜年中了解到巷子中新变化、新鲜事。老李家的儿子自己开办了工厂,今年效益好,挣了钱,年前还带父母去海南旅游了一趟;老边家的孙女大学毕业在桂林超市当上了经理,把超市管理的井井有条;老吴家的孙子去年考了“985”一本大学;老段家的儿子辞去公职当了律师;老冯家儿子搬到南京给孙子看娃去了……整个巷子的晚辈们都那么争气,既朝气又有活力,用自己的实践把当今的新政策解读的淋漓尽致。老人们说得最多的是:党和政府太好了,对咱老人贴心的很,不光管养老,还管看病,咱就得好好活着,把党的好政策再多享受几年,那话讲得人带劲,让我这公家人听得更带劲。
但今年,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巷子最贫困的老淡家的老姨年前去世了,听说是寻了短见。淡姨应属鳏寡老人,85岁,两儿一女。女儿远嫁外地,偶尔回来看看她,一个儿子在基建队打工,另一个蹬三轮车。她与两个儿子、儿媳、孙子、孙女9口人挤在面积不足百平方米的房间内。因为困难,政府十年前就给她办理了低保,每月按时给生活补助,生活还过得去。前年,因患脑溢血落下个半身不隧,生活慢慢不能自理了,政府的补助自己没办法亲自领,两儿子却抢着领,谁领谁拿钱,但没有人愿意照顾老人。邻居们偶尔给老人端个饭、送个吃得。老人的悲惨状况也可想而知。最后,老人可能实在是没办法,走了这一步。得知老人的遭遇,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如果在县城有义工志愿者,老人也许会得到更多的照顾,老人就不会走这条路;如果老人得到法律援助的帮助,得到应有的赡养,老人不会走这条路;如果老人得到了法律服务的开导和帮助,能够让儿女们担负起赡养老人的义务,老人不会走这条路。我内疚没能在她无助的时候拉她一把。
我们国家从2003年起《法律援助条例》就开始实施了。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机构设在各级司法行政部门。“12348”全省法律援助服务热线,也开通6年了,专门为贫困人群提供全方位免费的法律咨询。党和政府就是让贫困群众能打得起官司,并活得有尊严。咸阳市法律援助机构每年要为全市贫困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近2万次,代写各类法律文书8000余份,代理民事、刑事案件近3000件。他们不断增加宣传力度,降低援助门槛,不断地扩大受援面,使更多地贫困群众得到法律服务。但是,每一项法律援助的实施都需要受援者亲自去申请方可实施,但象淡姨这样没有自理能力的人,或不知道法律援助程序的人就不可能自己去申请,也就得不到应有的援助。为此,我认为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要加大,宣传面也要扩大;援助程序要简化,申请方式也要简化;要畅通绿色通道,加大妇联、残联等援助工作站志愿者队伍的培养,让志愿者成为我们援助工作的延伸,让更多的困难群众享受到法律正义的温暖;市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也可以考虑变“被动申请”为“主动援助”,也许一次主动咨询挽救了一条生命,也许一次主动心理援助,挽回了一个无助者对生的信心。要知道,雪中送炭总比锦上添花更加温暖而有意义。
这个春节始终过得沉甸甸的,对我们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化作用又有了新的更深地思考……
责任编辑:殷誉玮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