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诟病
来源: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6-03-11 09:36
我老家在岚皋县的一个小镇上,今年春节我跟随父母一起去看望了爷爷和奶奶,好几年都没有回老家的我本想着跟爷爷一起去爬山,可是回家后发现爷爷还感冒着,不免遗憾和心疼。
我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爷爷奶奶以我为傲,总是喜欢跟我聊天,爷爷跟我说他春节前由于感冒在镇上的卫生院住了一个礼拜的院,要过年了才出的院。我心想这一定会花不少钱,便问爷爷住院贵不贵、现在还有没有钱。爷爷笑着回答我说:“你还不知道啊,现在咱县里的农村人在镇卫生院看病只需要交100元就可以无限的住院”。我读过省政府办公厅发的“民生政策百事通”小册子,对于相关政策也有所了解,知道国家在前几年就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但是没有爷爷讲得如此优惠,我带着疑惑问爷爷为什么住院如此便宜,爷爷只是说:“这就是国家的政策嘛”。我知道爷爷是个正经的老实人,肯定不太懂县里的政策,于是便没有再问。
过了几天带着疑问我去了镇上的新型合作医疗办公室向工作人员咨询了这个政策。在有关人员的讲解下,我了解到这个政策是岚皋县独有的针对县里农村籍户口居民在国家的新农合政策基础上实施的地方性政策,即具有岚皋县农村户籍的人凭户口本在岚皋县所有乡镇级卫生院看病只需要交纳100元便可以免费住院,原则上住院在7天之内、花费在1050元之内均实行医疗费用全报销的政策。
记得春节前省政府政务公开办曾经鼓励我们见习大学生利用春节回乡的时间多关注当地的民生变化,将所见所闻和民意诉求反馈给老师。我想把这项好政策反映给省政府,于是便决定到镇上卫生院看看老乡们看病就医的情况。初八那天刚步入卫生院,第一感受便是人多。我详细询问了一位正在排队的伯伯的情况,听伯伯说他有些咳嗽想要住院,但是卫生院已经没有床位了,他已经连续来了三天还没等到空的病房。我看大伯还挺健谈,似乎并没有什么大病,于是便又问大伯:“为什么一定要住院,去开点药应该就能治好咳嗽!”他回答说:“那怎么行,现在交100元就可以免费住院,到时候我可以天天打针,要是自己花钱起码得几百元,不住白不住”听大伯这么一说,我似乎看到了政策有些不好的地方,我知道有些小病靠自己的免疫力就可以抵抗,输液多了对身体来说贻害无穷,可是这些缺乏文化的农村人并不明白。随后,我又咨询了一位医生,医生说:“政策从宏观上来说是好的,是县委县政府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为了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但是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暴露了极大的问题,由于没有考虑到农村人缺乏必要的科学常识、一味追求贪图便宜的现状,自从实施以来造成基层医院人满为患,很多农民有病没病都要求住院,如果医生不同意便认为是在刁难他们,医生常常迫于压力不得不接收大批人住院。这些农民有的一住就是半个月,并且要求必须输液。这样一方面造成很多人小病当成大病看,过度使用药品,进一步损害了身体,而真正需要住院的人排不上队,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另一方面给县上的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据了解去年县上医疗卫生系统亏空了很多钱。”
听医生说了之后我的内心很不是滋味,身为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名学生,专业知识使我明白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对细菌来说会产生耐药性,从而使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减弱或消失。此种危害的结果是药物疗效降低,疾病更难治,也浪费了物质与钱财。滥用抗生素引发的毒性反应更不可忽视,有些抗生素易引起耳鸣、耳聋,有些易损伤肝脏、肾脏等。有些人较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招致永久性耳聋,也有的老年人和小儿造成肾衰。还有人轻病滥用抗生素引发了新的更重的感染,原病未除又添新病。
一边是政府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另一边却是百姓过度使用抗生素等药品,进而造成乡镇级医院混乱,财政吃紧,大病和慢性病患者得到的支持太少,常常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作为一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为了避免上述现象愈演愈烈,我有义务和责任为家乡献言荐策,现列出几点建议:
一是按照国家统一的合疗办法,针对住院患者收取一定的门槛起步费用。这样可以挡住一部分不用住院的小病患者,能够有效解决因为农民爱贪便宜的心理所引起的乱住院、滥用药品的现象,把床位留给真正需要住院的病人。
二是加大门诊报销比例,适当减少住院的报销比例。这样可以引导农民小病小看、大病大看,规范乡镇级医院就医状况。
三是针对大病和慢性病患者建立专项政策,加大报销力度。大病和慢性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一般的农村家庭无法承受,因此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真正做到精准扶贫,早日打赢扶贫攻坚战。
四是进一步加大对于公共医疗卫生的投入,培养专门的人员定期为农村人口讲解基本的医疗卫生知识,解读政府的医疗卫生政策。只有人口素质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拳拳爱乡之心,身为家乡的一员,我希望政府能够重视上述问题,切实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责任编辑:殷誉玮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