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报销制度利与弊
来源: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6-03-03 09:14
我老家在武功县最东边的一个小村庄--东崆峒村。家里兄弟三人都在西安工作,只有老母亲一人户口还在农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母亲年迈,这几年一直和我们住在西安。因为母亲在交大二附院做了一次手术,使我对新农合制度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对新农合报销过程中的利弊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母亲今年81岁,去年底因消化道穿孔,在交大二附院做了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手术,住院14天,共花费人民币41109.02元,合规医疗费用34949.9元,新农合报销金额27959.92元,个人支付金额13149.10元,合规报销比例80%,实际报销比例68%。
初次接触新农合制度,我感觉医院推行的“绿色直通车通道”,使农民在外地看病很方便,出院时通过即时结报便可以实现“当天出院,当时报销”,既治好了病,又报销了医疗费用,是实实在在的惠民之举。但在办理住院到出院的过程中,我感觉到新农合报销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新农合缴费不方便。如,我母亲是2015年12月29日住院,医院要求3天后持当年参合缴费发票等手续,在新农合窗口进行登记,而3天后就需要持2016年缴费发票才能进行住院登记,但当时咸阳地区2016年收缴费工作还没有开始。如果新农合实行“一人一卡制”,让参合人持卡直接在银行缴费,使各类参合人员能够方便、快捷缴费,既解决了流动人口缴费难问题,又减轻了新农合经办机构工作量。为此,为进一步做好新农合报销制度工作,建议如下:
一是推行流动人员门诊异地结算制度。现行的新农合制度,住院有“绿色直通车”通道,而门诊只能在当地结算,不利于提高流动人口参合的积极性。当前流动人口大,外出打工的农民多是青壮年,身体健康,小病要自己掏钱看,感受不到新农合带来的实惠,可能会产生退合现象,影响参合率。医院实行“一人一卡”制,可以给每个卡里每年规定一定的门诊费用,用完为止,结余转结下年度。这样不仅能提高新农合受益面,同时这种收益独享性符合农民的心理特点,有利于调动大家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提高参合率。
二是简化报销手续。新农合报销制度设计繁琐复杂,合规费用与不合规费用尺度不明。在报销程序上,农民需要出示合疗证、转院证、身份证、缴费发票、费用清单、出院证等一系列“证据”,方可办理。尽管负责办理的解释半天,但这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却一脸茫然。通过实行“一人一卡”制,就可以在入院前把这些信息全部输入到卡里,出院时通过自己的新农合卡直接结算,省时省力。
三是降低预交住院押金。我母亲住院共交押金43000元。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4-5万元住院押金可能会面临着资金周转的困难。医院可根据患者所患情况、住院预算金额和新农合定点医院住院补助标准,按比例预收住院押金,这样可以省去患者家属筹措住院押金困难,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四是实行新农合与商业保险报销“一站式”服务。我省推行的大病二次报销,实际上就是先执行新农合报销政策,再按大病保险有关规定去商业保险机构进行二次报销。咸阳地区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机构是人寿保险公司,保险费每人每年10元。去年,咸阳地区人寿保险公司规定的报销时间是12月底,时限一个月,时间紧、手续麻烦。有关部门可以打通新农合和大病保险经办服务通道,商业保险机构根据患者大病自负金额,确定一个报销比例,委托新农合经办机构一并负责,实现“一站式”全程服务。
责任编辑:殷誉玮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