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19 > 回乡见闻

期盼家乡更富更美 

来源: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6-03-01 08:57

  我的家乡是扶风绛帐镇一个普通的小村落。春节期间洋溢着节日气氛的村庄更加生机勃勃,家家门上贴着春联,户户挂着红灯笼,有些门前还停放着私家车,街道上人来人往,田野里绿意盎然,远处猕猴桃支架下和蔬菜大棚里人影隐现,那是勤劳的乡亲开始了一年劳作。

  从走亲访友和长辈亲戚聊天、与同学朋友相聚交谈中,我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取消农业税、种粮补贴、村村通、新合疗、土地流转、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惠农、利农、优农、促农政策措施的实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生活越来越殷实。但同时,在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环境卫生和文化生活方面还面临一些实际问题,盼望得到解决。总结起来,大家有“四盼”:

  一盼产业发展有方向。受杨凌的辐射带动,多年来乡亲们在种粮的同时,也在育植果树幼苗和绿化苗木,种植猕猴桃、葡萄等经济作物。但这多是自发行为,与市场结合度不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收益多是“碰运气”,与市场合拍,则销路畅通、收益可观;若与市场脱节,则滞销赔本。因此,大家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引导,组织大家准确把握产业方向,尽可能与市场接轨,减少投资、种植、生产的盲目性;同时,成立产业协会或者合作社,抱团发展,强化行业自律,明确质量标准,形成特色品牌,“栽起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二盼环境整治有希望。目前,农村中有两个环境问题急需治理,一是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难,影响村容村貌和大家健康,二是乡村道路标准低,现在的路面只有3.5米宽,会车困难,而且有些部分破损严重,加之这几年农村私家车拥有量逐年上升,春节期间有些村子就会堵车,一些村子因此在村口设置路障限行,影响了交通,也影响了农村和外界的商贸流通。大家希望,政府结合当前进行的农村环境整治,统一考虑和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在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按照“政府出资、村民出工、连片共建、方便群众”的思路,在一个乡镇建设几个污水和垃圾处理区域中心,对周边村子的污水和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解决农村的老大难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在农村道路建设方面:提高乡村道路建设等级标准,统一整修农村主干道路,将路面加宽到4.5米以上,畅通农村交通,方便客商进村,提高农村与市场的融合度。

  三盼富裕生活有保障。和周边村子一样,在外务工是乡亲们创收的主要来源之一。但近两年务工收入明显减少,直接影响到家庭生活。造成这个原因,一是城市建设特别是房地产建设缩减,可提供的岗位有限,“活难找”;二是自身劳动技能固化老化,对新工种不适应,技能达不到新要求,“活难干”。大家希望,社会能多提供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让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活干”,同时针对新岗位、新工种,由政府统一免费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新生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提升技能和再就业水平,有能力“接上活”“干好活”。

  四盼文化建设有载体。过去农村过年,敲锣打鼓、赶旱船、舞狮子、耍社火、唱大戏,文化丰富多彩。现在随着有线电视、网络、广场舞等进驻农村,大家在享受现代文化的同时,村中文化活动反倒沉没了许多,一方面剪纸、花灯、泥塑、面塑、木偶戏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老年人“望年兴叹”,另一方面年轻人感觉家乡缺乏影响力和活力,过年期间要么去城里游玩,要么沉湎于打游戏、打麻将、玩纸牌之中,致使农村正能量覆盖面不够,文化建设不活跃。大家希望能像邻村的姜嫄村那样,修村史、兴文化、知传承、扬正气,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体活动,丰富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内容,用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覆盖农村,凝聚人心,凝聚力量,让大家一同奔向小康社会。

  告别家乡返程时,站在村外的路口,再次凝望熟悉的村庄,看到村北西宝高速上呼啸而过的汽车、村南西宝客运专线上风驰电掣的高铁,听到村中传来的铿锵激昂的锣鼓声,我不由得心潮澎湃,相信随着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深入贯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乡亲们的所思所盼定会早日实现,未来的乡村会更美更富裕。

 

责任编辑:殷誉玮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