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19 > 回乡见闻

农村养老境况堪忧

来源: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6-02-29 15:08

  每逢佳节,在外的游子携妻带子回乡团圆。喝着家乡水,望着故乡月,同时也细数着家乡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每次回乡,我都对家乡有不同的认识。

  大年初三,是我家招待所有亲戚的日子。席间,我无意中看到素来谈笑风生、性格开朗的二姨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不说。私下问母亲才知道,二姨的儿子和儿媳在苏州打工已有5年,以往都回来一家人团聚过大年的。自去年小孙子随着儿子在苏州上了学,儿子在年前打电话说春节假期太短,乘车也不方便,就没有回家过年。二姨今年65岁了,四年前丈夫去世,身体一直不好,一直在家照看孙子,主要靠儿子寄回的费用维持生活。二姨今年只能一个人过大年了,未免有些落寞!农村的春节讲求一家人团聚喜庆,而像二姨这种境况的老人在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春节似乎总缺少些什么?!

  于是,在茶余饭后,我便出去找村里老人闲谈,不免也听到一些关于养老方面的街谈巷议。通过了解,农村养老确实问题繁多,景况堪忧!

   凤翔古称雍,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是华夏九州之一,历史文化名城。据了解,全县现有老年人口6.3万人,其中农村老年人口4.8万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76.2%。在农村老年人中,与子女同住的2.4万人,空巢独居老人达2.3万人,几乎占到老年人的50%。

  当前,由于县域村落分散,老年人数众多,加之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老人往往面临以下尴尬境遇:一是劳动负担重。大多数老人除农活、家务外,还利用闲暇时间当小工,打零工。尤其是空巢、留守老人不但承担外出打工子女土地的耕种,还要照顾孙子们的衣食住行,劳动生活负担比较重。二是供养水平低。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自己通过劳动可获得低微的收入,日子勉强可以过去。但部分无劳动能力,子女又无能力供养的老人,经常连最低的生活也得不到保障,部分老人只能依靠政府救济生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下线是60元,上线是90元,对于一个农村老人自己也许可以过去,但现在好多老人要照顾孙子,再有个头痛脑热,生活就显得难以维系。三是生活料理困难。无论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同住的丧偶老人,日常生活主要靠自己打理;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相互还能照应,但遇到一方有病另一方就很无奈。甚至有的老人怕去世了无人知晓,告诉邻里每天能来她家探望。四是精神慰藉匮乏。大多数子女赡养老人只注重物质赡养,觉得吃饱穿暖就行,逢年过节改善一下饮食生活、穿一件新衣就是让老人享福,缺乏精神赡养意识。丧偶或离异的老年人会更加感到孤独寂寞,“悲情黄昏”、“孤独黄昏”现象严重。五是医疗条件差。虽然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但老年人大部分得的是慢性病,治疗起来时间长、花钱多、见效却慢,且大部分不属于报销范围。限于经济条件,大多老年人生病就一直扛,要不就去村卫生室买点便宜药将就治疗。六是文化生活贫乏。大多数村没有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场地,有场地的设施也只限于一副象棋,一台电视。平日,农村老年人只能几个人聚在一起家长理短,听听广播,看看电视,下下象棋,晒晒太阳,文化生活单一、枯燥。

  分析农村老人尴尬境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家庭经济拮据。子女家庭收入不高,自己生活困难,难以承受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的双重压力。二是子女道德缺失。子女多的家庭往往将履行赡养义务与家产分割相联系,强调“多分多赡养,少分少赡养,不分不赡养”,互相扯皮,推卸责任,对老人实行“轮班坐庄”,长的1年,短的1个月,老人像皮球似的被子女“踢来踢去”,“三个和尚没水吃”现象在农村老人赡养中比较突出。三是空巢家庭严重。青壮年长年外出打工,老人赡养出现真空。据统计,全县每年约有6万多青年外出打工,使农村出现诸多的“空巢家庭”、“留守家庭”,客观上使农村老年人背负一定的劳动负担,更没有条件得到家庭的照顾。四是赡养观念淡化。一些年轻人崇尚金钱至上、贪图个人享受,丢弃了尊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忘记了法定的赡养义务,甚至把老人当成“包袱”和“拖累”,不愿和老年人在一起生活,疏远、冷漠、歧视老年人。五是养老服务滞后。目前,全县共有敬老院16个,只能基本满足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需要,而众多农村老人的住养服务、文体活动、康复保健等养老服务设施十分缺乏,已经严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实际需求。六是维权意识淡薄。受传统观念和文化程度的影响,许多农村老年人赡养权受到侵害后,大多碍于情面,怕家丑外扬,怕丢人现眼,担心打官司会加深双方的矛盾和裂痕,让别人看笑话,于是哪怕出去拾荒乞讨,“打掉牙往肚里咽”,也不愿意诉讼维权。

  农村老年人赡养问题,是当前诸多农村社会矛盾中的突出问题,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笔者觉得各级政府都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为当代老年人造福,也是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因此,笔者呼吁各级政府借助“脱贫攻坚”的东风,把养老工作特别是农村老人的赡养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硬指标抓紧抓好,最好能将农村老人赡养工作列为乡镇一级目标责任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予以评比,建机制,强措施,严考核,积极出台一些有利于农村老人养老的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关心、善待老人的社会风尚,营造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社会氛围,确保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让农村老人安享晚年。

  “露从今夜起,月是故乡明。”的确,对于外地游子来说,只有家乡的天空,才会有如此明洁静熠的月色繁星!祈盼农村幸福院建设的春雨甘露早日承泽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但愿天下的孤寡鳏独今后不再孤寂,皆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安所!  

 

责任编辑:殷誉玮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