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惠民让学生沐浴阳光茁壮成长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5-03-30 09:13
今年春节是在周至老家过的,对于我们这个有着多位乡村教师的大家庭来说,亲友团聚在一起,最多的话题还是学校那些事儿。
曾几何时,破败的校园、昏暗的教室、陈旧的设施以及父母亲经常遭到拖欠的微薄工资,构成了儿时脑海中农村教育工作的全部景象。记忆中,与很多小伙伴在风里来、雨里去,冬天冻得瑟瑟发抖,夏天热得挥汗如雨的环境中,度过了难忘的学生时代。回想这些,家里的几位乡村教师,都不免感慨当年教育工作环境的艰苦,也都不由自主地赞叹如今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条件的改善,毕竟是亲身经历,感触更深,说起来是如数家珍。
作为三清中学的总务主任,给三舅印象最深的还是实施免费教育:“两免一补”好得很,现在学生娃书本不要钱,不收杂费,还给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学前一年教育也免费。”
让工作在富饶小学的三舅妈赞不绝口的是营养计划,她说:“如今农村孩子虽然不存在温饱问题,但普遍存在膳食搭配不合理、营养不全面、体质较差等现象,自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家长高兴,学生喜欢。”
刚刚成为西宝中学体育老师的表弟则为普通高中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点了赞,他认为,这是从制度上基本解决了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使寒门学子不再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 干了一辈子乡村教师的爸爸对不断改善的农村教育软硬件环境由衷地欣慰,他说:“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以往落后的周至县楼观镇,不但建起来了容纳上千人的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和现代化的幼儿园,还配备了安全系数较高的校车用于接送学生,电脑、网络教室等设施也一应俱全,使农村学生有机会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
而这背后,我深深地明白,这得益于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两个80%”,即每年新增财力和财政总支出的80%用于民生,同时,大力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据了解,截至目前,我省公办幼儿园已发展到2100多所,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免除127万多名学前一年幼儿保教费,为25万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补助了生活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切实减轻了农民家庭负担。我省从2009年秋季在全国率先实施的“蛋奶工程”,到现在“营养计划”在全国率先覆盖全省,惠及学生230多万,有效改善了广大学生营养状况,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去年,全省财政累计下达约640亿元,今年预计投入662亿元,同比增长3.4%,切实保障和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当然,这也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的关爱和大力支持。
在走访中,农村的亲朋好友也坦言,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乡村学校撤并成为学生辍学的新诱因,一些偏远地区年幼的孩子,因为距离学校太远,上学不便,发生了很多安全问题。同时,师资队伍不稳定,乡村教师专业化水平总体较低,让孩子在农村上,还是在城市上,依然让很多家庭纠结,家境好点的尤其更甚。
我想,这是教育惠民政策面临的新的重大问题。我们财政部门应借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适应农村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适时的调整和完善并用好党的教育惠民政策,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有学上”的基础上“上好学”,切实解决事关千秋万代的教育问题,让广大学生沐浴教育惠民的阳光健康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殷誉玮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