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胜境 大美大荔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5-03-30 09:08
回家过年不仅仅是为了团圆,更是与乡土气息的亲近,是被距离疏远了乡情的回归。乙未春节,我陪着父母、妻儿回到久违的大荔农村老家过年。
从西安驾车沿新修整的108国道一路向东,刚进大荔境内就有与以往不一样的感受。路两边“把大荔建成一个大景区”、“建设生态大荔”等标语跃入眼帘,在冬日里些许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大荔县位于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典型的农业县,在我的记忆里,除了“大荔模式”促进10086(1代表黄花菜、辣椒,0代表冬枣、瓜果,8代表花生,6代表带把肘子)产业的发展,又怎能谈及“大景区”、“生态”?
重回故里,走在村里的水泥路上,看着一排排规划漂亮的农家院子,巷道两边错落有致的景观树、整齐的路灯和统一配发的垃圾箱,彻底颠覆了我那种杂物门前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传统印象。与乡邻交谈后得知,村上按照县里安排对村落庭院进行了全部整治绿化,配备了保洁员,对巷道实行全天候保洁。村民言谈间洋溢着富裕后对干净整洁人居环境追求的满足。
按照乡俗,初一在本村拜年后,初二开始走亲访友。初二上午,我们一家来到我爱人的家高迁村。高迁村与我们村一河之隔,一进村就是一个大的文化广场,健身器材、篮球场等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爱人惊叹得说就像进入了一个高档小区。在范家镇福佑村看望同学,沿路两旁的沟坡地也进行了立体绿化,巷道里安装的中国红元素太阳能路灯像是在迎接远来的客人。村旁的观景台、二十四孝石刻、祈福塔等景点,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与同学相约在旅游。同学告诉我,村上在县里的支持下,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建成了800亩无公害果业基地和现代渔业园区,开发了黄河漂流、空中滑索、鲜果采摘等旅游项目,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在村头高地南眺华山,俯瞰6万亩黄河湿地烟波浩渺、渔湖镜天,村中绿树荫荫,大棚中果实累累,那景只应关中“小江南”。到美如景区的县城去给亲戚家拜年,相约一起去同州湖玩,我惊叹于在渭北竟会有千亩水面生态景观。
几天的所见,梦一样的感受。作为在外的游子,切身感受到家乡发展方式和发展速度的骤变,把城区当景区建,把景区当园区经营,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社区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的新农村。看到农村环境的巨大变化,感到农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欢笑。我为家乡的建设者们点赞。
在为家乡发展华丽转身叫好的同时,我也对建设美丽大荔促进县域发展有些思考。我在想,大荔若是坚持生态立县,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造林绿化和湿地建设,利用黄河、洛河、渭河三河流经优势打造亲水平台,岂不更美?若是在西安地铁、高铁等站口加大户内外广告宣传,在省、市电视台播放“大美大荔”专题片,游人岂不更多?若是将魏长城、丰图义仓、唐代皇家沙苑、清代石墓群等元素进行包装,形成具有鲜明大荔特色的历史符号,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生态沙漠大唐御苑”、“生态乡村”、“神泉休闲养生”、“九碗十三花”等亮丽名片,大荔更会“美”名远扬。若是借力高铁贯通融入西安半小时经济圈,以“生态大荔周末游”为主题,完善各项服务保障措施,统一培训更多农民群众从业,倾力打造西安休闲度假“后花园”,农民就业渠道岂不更宽,收入岂不更高?
勤劳、淳朴、智慧而又敢争人先的大荔人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大荔模式”。
“大美大荔”,几乎让我忘了归期。明年,还回老家过年。
责任编辑:殷誉玮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