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宅基地乱建的几点思考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5-03-30 09:07
羊年春节,喜气洋洋。按照惯例,每年都回老家过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农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门前的轿车多了起来,村里有了垃圾回收点,电网也得到了升级改造,新的乡村公路已经建成,村里的文化队、秧歌队、戏迷自乐班也活跃起来了。随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年的味道渐渐浓厚。
初一拜年是关中地区的风俗,走在道路坑洼的老村落中,零零散散的住着人家,村里不少人在公路边盖了新房,老房子便年久失修早不住人,看起来有些破败,院内荒草丛生,走进屋内仰首可见点点白云,想起儿时在村里玩耍的记忆,不由得有些感慨。此刻看到的村落和脑海中想象的美丽乡村还是有些距离,尤其是各家各户宅基地使用建设只有错落但很不有致,总结起来主要有四大乱象:
一是缺少规划,分布零散。长期以来,农村住宅建设用地缺乏统一规划,分布杂乱无章。由于原始村落中道路不便、泥泞,不少村民在公路边申建了新房,原有的老房废弃不拆,原始村落逐渐形成了“空心村”,老房日久成危房,形成安全隐患,且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无疑也占用了不少的耕地。
二是无章无规,随意建设。农村盖的房子高低错落,后起的房子总比之前的房子高,层高甚至达到4-5米,左右邻居无法搭用隔壁家公用墙,只有做高价的悬空梁柱。有的人家后来盖的房子在地基上垫起了50公分的土层,垫高了自己却使邻居家处于低坑中,更有甚者比邻家高出1米有余,造成低处隔壁家墙皮因返潮大量脱落,才盖了三到五年的房子拆也不是,不拆确实住人有问题。村里常常因盖房问题发生邻里不和。
三是铺张浪费,攀比成风。新获批的宅基地大小多以10米宽,40米长为主,有些人将400平方米全部盖成房子,甚至建成二层、三层,家家户户比阔绰。不仅比大小,还要比装修,看谁家装修豪华。花了不少钱投在房子上,结果只是家里有个红白事用一下,平时空置;孩子结婚用一下,一开年就外出打工,新房闲置,造成极大的浪费。
四是村委会权力过大,因房腐败严重。村委会本是群众自治组织,但权力却不小。乡村公路边集体土地上多出不少联排的房屋,手续怎么通过不太清楚,据说购买房屋的人甚至是外乡人,而且房子价格不菲,无形中变成了部分村委会“领导”牟利的工具。这些外乡人也常期不在,新房也逐渐破败,既是浪费也是对村内人的不公。
房子问题是每一个老百姓关心的大事,整齐有序的村落是形成美丽村庄的基本要素,宅基地如何分配好、利用好,应进行科学规划,加强监管,本人也提一点浅尝辄止的看法。
一是村庄规划应把村民建房与旧村改造、新村规划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建房。可由村委会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统一安排使用宅基地,积极引导村民住宅按规划、有计划地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要建立健全建设报批、统一备案制度。
二是开展“空心村”、一户多宅集中整治,制定相应的农村土地改造利用规划,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力度。农村村民新建、改建、扩建住宅要先行安排使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以及荒坡地、废弃地。对一户多宅和空置住宅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农民腾退多余宅基地。
三是强化农村土地执法监察,建立动态巡查责任制,将宅基地使用情况纳入巡查范围,切实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未批多占、超占,乱搭乱建且不符合规划的农村住房,坚决予以拆除;若拆除有一定难度,可先处以罚款,然后按流转办法征收土地占用费。对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依法予以立案查处。同时,加大土地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土地法制意识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
责任编辑:殷誉玮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