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说话 让文物说话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5-03-26 14:09
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西安小雁塔博物院参观时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绩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大年初三,我带着“习大大”的“嘱托”和家人一起来到家乡尧头窑遗址。尧头窑遗址位于澄城县尧头镇尧头村,现存古窑129座、制瓷作坊78处、古民居75间、庙宇祠堂17座、瓷片堆积层3处,是目前国内乃至全世界保存最完整、遗存最丰富的古瓷窑遗址。2006年5月,尧头陶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3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9月,被住建部、文化部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3月,被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在公园工作的亲戚告诉我们,尧头陶瓷以它独有的黑瓷、黑釉剔花瓷、铁锈花瓷和青花瓷闻名一方,至今仍保持着手工制作的原始风貌,加工过程分浆泥、制坯、施釉、锻烧四大程序和拉、修、晾、釉、划、刻、剔、烧等七十二道工序。生产的黑釉、茶叶沫、黑釉棕斑等多种釉色的产品,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作为我国民窑发展的代表,尧头窑堪称我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全国民俗专家靳之林教授赞誉尧头陶瓷为“黄河之精、华夏之灵”“中国原生态陶瓷的活化石”;考古研究员禚振西教授称尧头窑为“渭北黄河支流第一窑”。2006年5月,尧头陶瓷烧制技艺作为唯一的民窑技艺和景德镇窑等5家官窑技艺同时上榜,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港《文汇报》、新华网、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百科探秘》、《远方的家》栏目都进行过详细报道,影响颇大。尧头窑反映的是“澄城老哥”朴实憨厚的本质,凝聚着中华民族民间文化和传统工艺的纯朴与雄浑。
听亲戚讲,尧头窑在保护和建设中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前期建设无规划、无基础资料;项目未列入陕西省重大文化项目,更没有列入国家项目库,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个别群众认识不到位,窑址、民居、作坊的修复阻力较大;产业传承发展滞后,依然处在发展的起初阶段。但是,澄城县历史文化悠久,是黄河文明和仰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憨厚的“澄城老哥”有信心做好尧头窑的保护和开发,目前已投资6000万元,计划今年10月底建成开放,力争建设成国家AAAA级景区,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大遗址保护力度,挖掘尧头窑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全力打造成熟的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区(尧头窑遗址公园),让文物活起来,让陶瓷文化光耀千秋。
责任编辑:殷誉玮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