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轻位重的社区调解员
来源: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5-03-20 10:55
今年春节,随媳妇一起去四川过年,初二去了趟成都,看望她的姥爷姥姥以及她的姨和姨夫。她姨虽刚过50,但去年已退休,原来在中铝成都铝业有限公司工作,是一名质检员。去年听说她要重新竞争上岗,今年聊天中得知她有了一份新工作——社区调解员,月收入近3000元。对于调解员,我印象中一般在民事法律纠纷中存在,调解民事纠纷双方解开疙瘩,友好协商解决难题。对于社区调解员,我还还头一次听说,有些好奇,于是就和姨攀谈起来。在聊天中才知道,社区调解员并不“新鲜”,成都市龙泉驿社区早在2006年就开始探索招聘社区调解员。
社区调解员属于人民调解员的一种,原来是由街道干部兼任,但由于因精力不济、专业不强、邻里关系不熟,往往造成纠纷化解不及时、不到位,一年到头调解成功的纠纷少之又少。于是成都市政府开始探索招聘专职调解员,向社会购买,由第三方劳务公司派遣,实行合同制用工,每人每年包干经费3万元。社区调解员制作统一的工作服、工作牌以及管理办法、目标考核,实现“职业化、专业化、工薪化”,吸引了不少“转行”,专门从事调解工作,他们不仅有固定的工资,还享受个案奖励补贴。
社区调解“官”虽轻,但岗位十分重要,调解着并不简单的“家长里短”,推进着这个城市往更和谐的方向发展。姨每天都会接到群众的电话,有的是家庭婚姻、子女赡养问题,有的是邻里纠纷,甚至包括自来水停水、下水道不通等这些与调解不相干的生活琐事也会找到她们。姨和几个一起工作的调解员,耐心工作,一年下来调解了大大小小的纠纷近百件!当前,我国城乡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人都搬进了社区,社区人员不仅包括常住人口,还有打工、做生意的大量流动人口,人员构成相对复杂,滋生的矛盾也相对较多,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一些社区聚集了大量低收入群体,如果处理不好将是社会矛盾的发源地。通过招聘社区调解员,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将许多矛盾化解到城市的细胞“社区”里,其社会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由此我想到,当前我省城镇化正在快速推进,去年的城镇化率超过了52%,每年都有近百万群众搬进社区。管理好社区、服务好群众,是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阵地。从2012年开始,我省每年招聘数百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极大增强了社区管理薄弱问题。但这些社区专职人员大部分是大学生,尽管自身素质很高,但工作阅历较少,年龄资历浅,加之大多也不是来自本地社区,从事调解社区人员矛盾纠纷工作恐怕力不从心。要成为一名合格社区调解员,热心、耐心、暖心样样不能少。成都市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从本地社区中招聘一些年龄较大、威望较高的人员来担当社区调解员,不失为一种提高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化解基层矛盾的有效方式。
责任编辑:殷誉玮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