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19 > 回乡见闻

白家沟村的烦心路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5-03-17 10:50

    走出厅机要处值班室,已是乙未羊年初二上午8点。按照原定回家过年的安排,我立即带上家人驱车踏上了返乡的路程,在漫天飞舞的飘雪中艰难行车7个多小时后,终于回到了阔别一年的家乡——子洲县周硷镇白家沟村。

  黄昏的家乡完全沉静在节日喜庆之中,透过车窗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窑洞花窗上全部贴上了期待幸福吉祥的春联和剪纸;一个个火红的大灯笼在初春的晚风中轻轻摇曳。尤其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村里长2公里左右的狭窄土路竟然硬化成了四米多宽的水泥路,并直接与307国道衔接,路旁还均匀地矗立着两排节能环保的太阳能路灯。好一个欢乐祥和新潮现代的家乡,霎时让我既熟悉又陌生,既惊喜又感叹。

  正月串亲拜年是陕北人的固有习俗,遵照母亲的叮嘱,我首先去看望年前因车祸受伤的高保大叔。等我踏进大叔家门的时候,里面早已先来了好几个给他拜年的亲戚。原来,村里的水泥路是由几个在外经商的同乡和乡亲们共同捐资113万多修建的,路好后行车速度就快了,同时也带来了交通安全隐患。这不通车后不久,大叔骑的摩托车就与一辆小轿车相撞了,导致大腿骨折。虽然刚从医院返回,但仍需长时间静养。我本以为大叔的受伤只是一个意外,哪知从大叔和亲戚们口中才得知,仅这条路从开通到现在已经发生多起交通事故了。其中有一起是三轮车和摩托车相撞,因无道路管理标志和标线,所以无法确认事故责任,致使双方因医疗费用分担问题无法调和,差点闹上了法庭。本是一条让村民皆大欢喜的开心路、致富路,谁知竟成了乡亲们心中的一条闹心路、烦心路!

  近年来,随着中、省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的显著改善,长期困扰农民行路难的问题也逐步改观,但乡村道路涉农重大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多。这一现象除了与陕北农村道路路况复杂、基础设施差和村民安全驾驶意识薄弱、违法营运、违章驾驶有关外,更与各级道路交通部门管理手段落后密切相关。目前,乡村道路投资建设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政府出资兴建的“村村通”公路;另一种是由老百姓投资的自建公路。白家沟村公路就属于后者。当前,不仅政府投资的“村村通”公路管理落后,老百姓的自建公路更是处于一种无人管理、无人养护的状态。自从大叔发生车祸以后,村民们担心再发生交通事故,只好在出事的地方树立了一个转弯警示牌。据我所知,去年6月省公安厅曾在咸阳召开了全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现场会,省政府办公厅也印发了《 关于学习推广“咸阳模式”加强全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推广咸阳经验,破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难题。但从目前现状看,要真正做到让农村安全生产农民平安生活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交通是一项由人、车、路等要素组成的社会系统工程,而解决乡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更需要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广大群众的主动配合。针对白家沟村道路存在的这些现实问题,我觉得相关部门应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公路、交通、交警等部门要把群众自建道路统一纳入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大盘子,由政府投资设置交通标志和标线,以此调动群众保护自建公路的积极性。二是地方新闻、广播、电视等媒体部门,对已通行道路村庄的村民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教育,帮助群众了解道路安全交通知识,树立懂法、守法的行车安全意识。三是公安交警部门应经常开展乡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尤其是对刚通行的乡村公路上普遍存在的报废车、三轮违规载人和摩托车超速行驶等现象从严查究、从重处理。四是把乡村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乡镇党委、政府的综合治理年终考核,组织和动员各方力量,一起改善乡村自建公路的失管、失控状态。五是聘请乡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员,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网络延伸到村委会。通过上下配合,形成合力,让乡村公路真正成为造福乡亲的舒心路、幸福路。

编辑:婉儿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