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19 > 回乡见闻

从神木借贷之殇看今朝浴火重生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5-03-17 10:48

    春节期间,与神木老家的朋友闲聊,深感借贷危机带来的创伤和阴霾仍未散尽——从名噪全国的“神木模式”到网媒热炒的老板“跑路”、全民“追债”——神木人民经历了一场冰火洗礼。不在困境中崛起,就在困境中死亡。痛定思痛,神木重整旗鼓,迎接凤凰涅槃的新生。

  高勋是我们公草湾村从事养殖业的80后农民企业家,在煤炭行业鼎盛时期,村里雄心勃勃的年轻人都想一夜暴富。他说:“2010年,人们挖空心思筹钱投向煤炭产业、高利贷时,我成立了大家都看不上眼的养殖公司,赚大家眼里的‘毛毛钱’。5年过去了,我的公司越办越红火,当年赚大钱的人却都跑的跑、关的关……”。聊天中,大家说起村里一个知名人士,把全部资产放入典当行,倾家荡产后,现在租了几百亩地培育树苗,起早贪黑,从零起步。旁人插话说:“苍天不负有心人。只有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才能挣到大钱。”这是无数经历过一夜暴富又回到起点的神木人得到的最大“财富”。

  陕北人很讲义气,但也吃了太讲义气的苦头。席间,偶遇一潜伏回家过年的“跑路”人,当年借几百万都不用打条子、从不为花钱伤脑筋的“牛逼人”,他的欠款基本都是亲朋好友的担保贷款,如今资金和信用链条齐断,无家可归、无友可投、无钱可借。面对我们,他自惭地说:“当初靠高利贷投资煤炭行业确实赚了不少钱,后来投资不当,又不爱惜钱,而今企业转不动了,投资打水漂了,一屁股债还不上。唉!失去的不光是钱,更主要的是把信誉搞没了。”此次危机,越来越多的神木人切身体会到诚信才是立足之本、发展之源。

  当民企难以得到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时,民间借贷便应运而生。神木的借贷危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当时神木“人人都是典当行”,而从事非能源产业,薄利都不够偿还民间贷款高额利息。高勋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挺过来的,幸运的是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他通过免息贷款才创办了村历史上的第一个企业。他深有体会地说:“公司要发展壮大,必须走产业化、规模化、高端化路子,解决资金是大问题,养殖业利润小、回本周期长,多亏政府给了我这么多扶持政策,我才有了今天。”神木的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的贡献,省上去年在神府开展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省直管县试点等,对民营企业在税收、产业引导、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特别是加大了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小微企业茁壮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之源。高勋继续洋洋得意地介绍他的生意,“县长张生平曾指点我,创业不能单纯卖整羊,要在精细深加工上狠下功夫。”经多方考察,如今,他正在筹备建设羊肉加工厂,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更厉害的是他善于创新营销模式,利用微信、QQ等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营销,他的“香羊”成为远近闻名的“抢手货”。神木的资源产业相对饱和,但现代农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只有准确把握投资方向,大胆创新发展思路,把依靠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创新的集约型增长,动脑子、创路子,才能“钱”途无限。

  神木多年来“一煤独大”,企业家无暇顾及一、三产业,政府对煤炭行业的高投资无形中又强化了这一点,导致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煤矿枯竭、煤企关停,越来越多的神木人意识到,单纯“靠煤吃煤”不是长久之计,开始思考煤挖完了该咋办。省委赵书记到神木县调研时强调,“一些企业过去单靠煤炭价格上涨拉动经济增长的路子是行不通了,这也是一件好事,使我们汲取教训、倒逼转型。”在省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神木县委书记和县长走出家门推销“神木兰炭”,市场一片叫好,京津冀地区将神木兰炭列为政府补贴的清洁能源之一。县委书记尉俊东自豪地说,北京的APEC蓝也有我们神木能源的贡献!兰炭的出省外销拉开了神木经济转型的序幕,部分煤企开始摆脱简单的挖煤卖煤,着手筹划煤炭深加工、光伏发电、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和现代特色农业等新兴产业,神木“二次创业”的行动纲领已经成为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的“进行曲”。

  “千年难遇雨浇春”。羊年初一恰逢雨水节气,一大早洋洋洒洒的雪花普天而降,伴着习习春风悄悄地融进泥土里去了。放眼窗外,神州纳新吐绿,三秦欣欣向荣,神木新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编辑:婉儿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