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感觉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5-03-16 17:04
我的老家在韩城市王峰乡,距离城区30多公里,是地地道道黄龙山中一个普通小山村。年年回家过年,但今年回家过年感受特别:回乡时间短了、农村人口少了、农村条件好了。
回乡时间短了。我家距离西安300公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刚到西安上班时,回一趟家客车要县县停,到了韩城后还要不停倒车,用去将近1天时间。2005年底西安至韩城高速公路通车后,回家路程缩短40公里,加之5年前我又买了车,回家就更为快捷。今年春节和父母兄长在县城团聚后,大年初三全家乘车去村里、山里走亲戚,先经过韩城市到龙门镇15公里笔直宽阔的公路,是今年才建成的,有8个车道;再穿过龙门镇到桑树坪镇4.5公里隧道,去年国庆节前通的车,这是陕西最大民营企业——黄河矿业集团为方便山里群众自筹资金修建的且不收费;最后绕着崎岖山路行驶半小时就到了家,比前两年快了许多,回乡的心路历程也少了许多坎坷颠簸。我大体估算了一下,现在回老家一趟需3个半小时,比2年前节约1个小时以上、9年前节约3个小时以上、20年前节约6个小时以上。
农村人口少了。村里虽然家家户户过年的心劲、气氛与往年一样浓,但我感觉村里人口明显少了,与亲朋好友攀谈后得知其中缘由:一方面,是村里人口向城镇迁移。有的村民能力强、具备一技之长,到大中城市做生意扎了根;有的村民在县城开饭馆、开出租、开诊所、贩中药,挣了钱买了房,冬天城里有暖气,一家老小都在城里过年。特别是韩城作为全国闻名的花椒之乡,全市产量占全国六分之一,花椒是农民的支柱产业,今年花椒价格是多年来最高的一年,有的种植大户仅花椒纯收入就达到10万元以上,他们为了给孩子找一个好媳妇,就在城里买房、置业、安家,自然过年都在城里。另一方面,是人口数量的减少。过去像我这样上世纪70年代前后出生的家庭一般兄弟姐妹都有三、五个,由于多年来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持续施行,加之近年来群众观念不断转变,现在一个家庭最多也就两个小孩,绝大多数都是一个小孩。我做了初步统计,村子30户人家中六分之一都进了城。我们村在韩城属于距离县城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应该说其他乡镇进城的农户会更多。
农村条件好了。在我们这样偏辟落后的小山村,自行车现在几乎看不到了,因为群众经济条件普遍得到了改善,加之山里一出门道路高低不平,十几年前串亲访友、出门办事家家取而代之的是摩托车,这几年又成了农用三轮车、家用小汽车,而且目前家用小汽车的比例达到20%以上。虽然我们村人口不多,但耕地播种都使用小型农业机械,过去家家饲养耕牛的现象已经看不到了,对于大山深处土地高低不平的农村来讲是难能可贵的。村里道路虽然不宽、不直、不平,但都是水泥路面,而且都通到了户户门前,告别了过去“晴通雨阻”的土路。我们村每家用的都是自来水,群众过去天天挑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80%以上的农户住的都是非常适合农村居住的砖窑,冬暖夏凉;家家户户收看的是卫星电视,电视都是彩色的而且收费不高;吃的用的更是不用发愁,天天有小商贩在各个村里流动卖菜、卖肉、卖水果,非常方便。
“回乡时间短了、农村人口少了、农村条件好了”,我相信很多人和我有着同样感觉,充分说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应该说,我们村是目前全国广大农村一个普遍缩影,是党和国家富民政策在农村实施的具体体现。我相信,今后若干年里,“三个陕西”建设将给广大农民带来更多实惠,也希望全省父老乡亲都能尽快富起来,都能到城里安家落户,在向城镇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享受到更完善、更方便的公共服务和更美好的生活!
编辑:婉儿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