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走出功利主义的误区
来源: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5-03-16 17:02
春节期间,亲戚朋友相互拜年走访,谈天说地唠家常,免不了牵扯到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聊天中,大家共同的感受是,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存在方向上的偏差,升学教育、应试教育已经忽视了青少年自我生存能力养成、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发挥,存在功利主义倾向。
受这种功利主义思想的诱导,众多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能够如愿以偿地进入所谓的“名校”读书,往往给孩子报了名目繁多的英语班、写作班、书画班、艺术班,还有屡禁不绝的奥数班,使孩子过早地背上了沉重负担。岂不知,望子成龙的背后,好多孩子成了学习的机器,失去了健康成长的机会。我的孩子在一所重点小学上五年级,平常学校抓得很紧,学习节奏十分紧张。拖堂、占课是家常便饭,课间休息基本上不出教室,孩子上厕所都要一路小跑。每天下午放学以后,还要按照固定的程序完成家庭作业、答疑纠错、吹黑管、做奥数题等多项规定动作,基本上要在11点半以后才能上床睡觉。一周下来,孩子疲惫不堪,睡眠严重不足。到了周末,日程也安排得满满当当,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孩子不是在上辅导课就是走在上课的路上,基本上没有休息娱乐时间。好不容易到了寒假想放松一下,可各科课外辅导班都还在上,上完了也都布置了作业,掐指算来,整整一个寒假,留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只有4天!
哥哥的女儿毛毛应该是我们家的骄傲。上中学时,全年级600多人排前十名,是堪称的“学霸”的尖子学生。另外,她萨克斯达到8级,乒乓球、羽毛球竞技水平也很高。中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名牌大学,而且在大学期间顺利通过了国际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大学毕业后又通过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成为笑傲江湖的“考霸”,目前在某大型国企做财务经理,年薪20多万,应该是名副其实的白领。
曾经的“学霸”、“考霸”在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又如何呢?尽管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和收入,但毛毛没有学会生活,缺少如何为自己负责,如何选择、判断和处理各种问题,如何自我控制和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生活中自理能力差,什么都想依赖父母,什么都指望父母帮她解决;人生态度消极冷漠,不再有发自内心的热情,对周围的世界漠不关心;当婚姻家庭关系上出现问题时,不是想方设法积极去解决,而是采取逃避的态度处理。特别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比较自私,唯我独尊,根本不考虑父母的感受,更别说其他人的想法,成为一个标准的利己主义者。
哥嫂都是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但他们也毫不避讳在自己孩子的教育上存在失误。对此,他们也经常反思,过分强调学习,生活上包办过多,忽视了能力培养、身心发展和人格成长,导致孩子有智商没情商,有学历没学问,有知识没文化,成年而未成人。前车之鉴,嫂子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不要把孩子的学习看得太重,要做“人上人”,须先做好“人中人”,先成人,尔后方可成才。
毛毛的成长历程在当今青少年中相当具有普遍性。由此引发了我的深思,教育应当分道和术,术是应试教育,教给你“敲门砖”,道是生活教育,是让你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交朋友、看电影、上网打游戏、喂养小动物,这些活动能够使孩子的生活更加很丰富,也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爱,只有这样,生命之火才能激情燃烧。出于功利主义的目的,通过严苛管制、强化训练和惩戒,固然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一个人如果从小就生活在压力和威逼之中,没有梦想和内在学习兴趣,长大后还可能成为有智慧的优秀人才吗?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学校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的风向标。怎样走出功利主义的误区,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家长要思考,学校的领导老师更要深入思考。
编辑:婉儿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