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19 > 回乡见闻

农村新建房屋的喜与忧

来源: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5-03-16 16:49

    今年春节期间,我回到了周至县的老家,感触最大的是新建的房屋,村里村外、公路沿线,到处都是在建或装修一新的房屋,大多为二层和三层的小洋楼。首先是惊喜,村民们都富裕起来了,手里都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可以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了,这当然是好事情。我特别留意观察,也从与群众的交谈中发现了关于新建房屋的一些问题,由惊喜变为惊诧,最后还有一丝惊恐与担忧。

                      耕地遭到占用,原宅基地荒芜

  在村民新建的房屋周围都是大片的麦田,也就是说,新建房就在耕地里,前两年回来时,大路两边全是庄稼地,现在已经被村民建了新房,原来的绿色田园和果树林木,已经完全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新房子,还有临路的商业用房,看着那水泥砖混结构的新房,明显就是要长期占用土地的了。我看到良好的耕地被占用,很是心疼,不知道村里和乡里怎么就能批准这些宅基地,后来询问了一些老年人,听说大多数新房子都没有合法的手续,只是说随后再办理,这明显就是“先坐车后买票”的说辞。

  面对耕地被侵占现象,我认为是土地管理部门的失职,没有监督到位,或者是违规审批。我在村里看到,村民并不是没有建房的地方,各家各户原来的宅基地被废弃了,甚至宁可荒芜老宅子,也要在自己家的耕地里建新房。有些村民私下将耕地置换,目的就是便于建房和占用。在近期的思考中,我认为应当尽快制止这种随便破坏耕地的行为,下一步要在每个县、乡、村分别制定保护耕地的规定,象全国一样,划定一个红线,严格保护,依法治理。

                       房屋总数较多,大量新房闲置

  今年春节期间,我专门去观察了很多新建的住房,很多都没有居住的痕迹。在村子附近的新房还有几户间歇性居住,离村里较远的新房子完全空着,门外灰尘叠加,可见好久都没有人来过这里。

  关于新房闲置问题,我认为必须重视,这说明乱占耕地建了新房没有任何价值,只是占有了宅基地,而没有其他实用价值,这些建房人的想法有两种:一是家里孩子多,给以后准备的;二是趁早多占一些,防止以后政策严格了无宅基地可批。对于后者应当具体分析,如果是等待时机预谋出售房子赚钱,那就是变相的耕地转让;如果是认为谁的耕地谁就可以随意占用,那就是思想认识问题,属于当地土地政策宣传不够的问题;如果是某个家庭在村里早已拥有多套住房,还要继续占地建房,那就必须强拆,或者依法惩戒。

                      竭尽资金建房,生活难以改善

  在新建房屋的背后,有的是做生意赚了钱的“暴发户”,有的是在村里有些“权力”的能干人,还有一些普通的老百姓,这里我重点分析一些这些老百姓建房的心态,他们也想改善生活条件,但是为了住房,已经竭尽了全力,甚至给生活的其他方面造成了困难。从几个“半成品”的新房就可以看出来,有些在外打工的村民,将每一年的收入几乎全部用在了建房上:一年打地基,二年建主体,三年盖二层,四年再装修,也就是说,这部分村民,在这几年里,是将全部的资金投入到了建新房方面,而其他的投入就微乎其微了。

  我们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而小康社会的体现应该是多方面的,除了建房子还应有更多的物质需要和精神文化需求。在农村生活管理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各级政府机关,都应该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引导农村群众重视精神生活,活跃身心,追求真正的健康幸福。尽力劝说村民从一味建新房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满足已经相当不错的“小别墅”式居住条件,转而开拓营建精神领域的美好世界。

  在我的家乡,其实到处都日新月异,如同春笋一般的新房建设一样,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都在变化,有些变化是喜人的,有些变化是堪忧的,但是我相信,通过一系列正确的疏导,部分村民的个人思想会统一到群众大观念中来,共同致富,共同幸福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编辑:婉儿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